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汉生老师
董汉生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5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作为”不等于“把……当作”

(2017-08-18 10:43:07)

“把……作为”不等于“把……当作”

原创作者:宝泉岭高级中学 董汉生

在高一必修一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这样一句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教材将 “鄙”字注释为:“鄙,边邑,这里作动词用。”教材没有明确到底是意动用法还是使动用法,这大概是教材编者的狡黠之处或者说是明智之处,或者因为规避争辩,或者因为本就认为无所谓使动意动,用做动词就好。

参照人教版的权威的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相应的译文“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来看,众多的一线语文教师和诸多的语文参考资料,都将“鄙”字作意动用法处理,即把“鄙”字解释为“以……为鄙”“把……当做边邑”,这种解释看似尊重了人教版的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但实际上却是不太准确的。

教材上没有明确是意动用法,这不必说了;就是教师教学用书,人家只是说“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其中的“把……作为”可不能简单理解成“把……当作”,也就不能简单的理解成“以……为……”。

“作为”应当有动词“成为”“是”的含义,比如:“作为一个学生,首先要把学习搞好。”而“当作”的意思应该是“看作、看成”,比如:“我把你说的话当作一个玩笑。”这样看来,“作为”和“当作”两词只有“当作”才符合意动用法的含义,即意念上认为对方怎么样。如果以上分析有一点道理的话,那么实际上认为“鄙”字是意动用法也并不符合人教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编者的意思。

而且,客观来讲,如果将“越国以鄙远”译成“越过晋国来把远方当作边邑”,那么仅仅在意念上来讲又有何难呢?(如同我们把月亮当做自己的故乡,就这么当作了,谁能限制我的意念呢?)这样就与下文“君知其难也”不合。

又而且,不如将“鄙”字处理成使动用法更合理,即解释为“使远方成为边邑”,则更符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编者的本意。因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一句,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越过晋国使远方的郑国成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

然则,“鄙”是使动用法。而且,人教版的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相关解释和翻译,似乎也应该修改一下,以明确视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