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2025-03-25 15:08:3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95@365隋·孙万寿作者:曲径通幽

隋·孙万寿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孙万寿(?~608)字仙期,一字遐年,隋信都武强(今河北武强西南)人。生年不详,父灵晖,齐国子博士。约卒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前后七年中,年五十二岁。祖宝,魏散骑常侍。

万寿年十四,就阜城熊安生受五经,略通大义,兼博涉子史。善属文,美谈笑,博陵李德林见而奇之。起家为齐阳休之开府行参军。隋初,为滕王文学。坐衣冠不整,配防江南,行军总管宇文述召典军书。万寿本自书生,一旦从军,郁郁不得志,为五言长诗《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赠京邑知友。诗至京,盛为当时吟诵。后归乡里,十余年不得调。仁寿初,征拜豫章王长史,大业元年(605)转为齐王文学。当时诸王官属多被夷灭,万寿不自安,因谢病免。久之,授大理司直,卒于官,时年五十二。万寿著有文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诗九首。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东归在路率尔成咏》

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
故乡尚万里,山秋猿夜鸣。
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
羁恨虽多情,俱是一伤情。

【学宦】学业与官宦。
【客意】离乡在外之人的心怀﹑意愿。
【风声】1.刮风的声音:~鹤唳 。 2.指传播出来的消息:走漏~ㄧ~越来越紧。
【多情】重感情(多指重爱情):自作~。
【伤情】伤感。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早发扬州还乡邑》

乡关不再见,怅望穷此晨。
山烟蔽钟阜。水雾隐江津。
洲渚敛寒色,杜若变芳春。
无复归飞羽,空悲沙塞尘。

钟阜,钟山,在江苏南京市东。
江津,江边渡口。
【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寒色】给人以寒冷感的颜色,如青、绿、紫。
【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
【芳春】1.春天。 2.比喻妙龄﹑青春。
【空悲】指凄凉忧伤的胸怀。
【沙塞】沙漠边塞。

“山烟蔽钟阜,水雾隐江津”:山中烟云遮蔽了钟山,水上雾气隐没了江边的渡口。诗句写诗人乘船远行回望乡邑所见的景色。云雾濛濛,依稀难辨,可见离家乡愈来愈远,而诗人却依然佇望不止,足见思乡之情的深切。诗人离乡之初即已如此贪恋家乡风物,不知远离故乡时要有几多思念情。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和周记室游旧京》

大夫悯周庙,王子泣殷墟。
自然心断绝,何关系惨舒。
仆本漳滨士,旧国亦沦胥。
紫陌风尘起,青坛冠盖疏。
台留子建赋,宫落仲将书。
谯周自题柱,商容谁表闾。
闻君怀古曲,同病亦涟如。
方知周处叹,前后信非虚。

注释
【惨舒】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后以"惨舒"指忧乐﹑宽严﹑盛衰等。
仆:文苑或作余。漳滨,漳水边。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
沦胥,相率牵连,泛指沦陷、沦丧。
紫陌:帝京的道路。
坛:文苑作毡。【青坛】帝王春日郊祭用的土台。
【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落:文苑或作薄。仲将,韦诞(179年—253年)字,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京兆韦氏。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书法家、制墨家,太仆韦端的儿子。
谯周,三国时蜀国人,以其博学善牍,官迁光禄大夫。后以劝后主 刘禅降魏,魏封其为阳城亭侯入晋,屡应诏徵,拜车骑都尉,终以疾 辞,后遂以“憔周”指称笃学之士或主降之臣,因以为典。
题柱,喻指立志求取功名。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故。谓题写楹联。出自《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喻指立志求取功名。
谁:文苑或作讵。商容,商末殷纣王时期主掌礼乐的大臣,著名贤者,因为不满纣王的荒唐暴虐,多次进谏而被黜;一说他曾经试图用礼乐教化纣王而失败,逃入太行山隐居。周武王胜殷之后,欲封其为三公,辞不受,武王遂表商容之闾以示对忠臣贤者的尊敬。
表闾,指旌表闾里,以显彰功德的意思,出自《史记·殷本纪》。
涟:文苑或作连。
周处(240—299年 ),字子隐,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西晋大臣、将领,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拜访名人陆机和陆云,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拜东观左丞,迁无难都督,功业胜过父亲。吴国灭亡后,出仕西晋,拜新平太守,转广汉太守,治境有方。入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刚正不阿。得罪梁孝王司马肜。
元康七年,出任建威将军,前往关中,讨伐氐羌齐万年叛乱,遇害于沙场。追赠平西将军,谥号为孝。

鉴赏
沈德潜《古4诗源》评曰:“三四语翻得高。韦诞,字仲将。为《魏书》凌云阁者。周处将战死。叹曰:军无后继必败。 不徒身亡。为国取耻。”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

贾谊长沙国,屈平湘水滨。
江南瘴疠地,从来多逐臣。
粤余非巧宦,少小拙谋身。
欲飞无假翼,思鸣不值晨。
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
飘飘如木偶,弃置同刍狗。
失路乃西浮,非狂亦东走。
晚岁出函关,方春度京口。
石城临兽据,天津望牛斗。
牛斗盛妖氛,枭獍已成群。
郗超初入幕,王粲始从军。
裹粮楚山际,被甲吴江濆。
吴江一浩荡,楚山何纠纷。
惊波上溅日,乔木下临云。
系越恒资辩,喻蜀几飞文。
鲁连唯救患,吾彦不争勋。
羁游岁月久,归思常搔首。
非关不树萱,岂为无杯酒。
数载辞乡县,三秋别亲友。
壮志后风云,衰鬓先蒲柳。
心绪乱如丝,空怀畴昔时。
昔时游帝里,弱岁逢知己。
旅食南馆中,飞盖西园里。
河间本好书,东平唯爱士。
英辩接天人,清言洞名理。
凤池时寓直,麟阁常游止。
胜地盛宾僚,丽景相携招。
舟泛昆明水,骑指渭津桥。
祓除临灞岸,供帐出东郊。
宜城酝始熟,阳翟曲新调。
绕树乌啼夜,雊麦雉飞朝。
细尘梁下落,长袖掌中娇。
欢娱三乐至,怀抱百忧销。
梦想犹如昨,寻思久寂寥。
一朝牵世网,万里逐波潮。
回轮常自转,悬旆不堪摇。
登高视衿带,乡关白云外。
回首望孤城,愁人益不平。
华亭宵鹤唳,幽谷早莺鸣。
断绝心难续,惝恍魂屡惊。
群纪通家好,邹鲁故乡情。
若值南飞雁,时能访死生。

此诗载《隋书·文学传》本传。背景是:作者在隋开国初为文帝子滕穆王府文学,因衣冠不整遭贬,发配江南从军。这时正是隋征伐陈朝的时候,行军总管宇文述任命他为军中文书。“万寿本自书生,从容文雅,一旦从军,郁郁不得志,为五言诗赠京邑知友”。“京邑”,隋京师长安。这是隋代第一长诗,共八十四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抒写远戍江南的情形,第二部分是对昔日京师生活的怀念,第三部分盼望与亲友互通信问、并恳求援助。

诗一开头就将自己的远戍与贾谊的贬谪、屈原的放逐相比,屈贾的贬地都在南方,所以说:“江南瘴疠地,从来多逐臣。”这话说得很有感慨。接着写自己无端被罪:“粤余非巧宦,少小拙谋身。欲飞无假翼,思鸣不值晨。”“粤”,发语词。他说自己做官不善钻营,少年时又拙于为自己打算,所以一直不得志。古语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也有这样的幻想,但想飞却没有双翼,欲鸣却不是时候。“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如何”,奈何。真是命运跟他开了个大玩笑,书生而负戈,叫他徒唤奈何了。这是叙述远戍江南之因,见出对朝廷处罚的严重不满。

下面转韵,叙述到金陵一路情况。“木偶”、“刍狗”都是比喻自己任人摆布、命运的可怜(刍狗,以草做狗以为祭品,祭罢弃之);“西浮”、“东走”是说自己被迫到处奔波,茫无目的,“失路”即迷路,这已极可悲哀,何况自己并未发狂,却也行同颠狂,这就更可痛恨这命运的不公了。“晚岁出函关,方春度京口”两句说,年底出了函谷关,正当春季时到达了京口(今镇江)。还继续向金陵进发,“石城临兽据,天津望牛斗。”“石城”,石头城。“兽据”当作“虎据”,(《文苑英华》本作“虎据”),此句即“石城虎踞”之意。“兽”当是唐人为避唐高祖祖父李虎讳而改的。“天津”,指长江,“牛斗”,此指属牛斗二星分野的吴楚地区。这一路叙述,见出跋涉流离之苦,后面这两句还见出作者初睹江南形胜的一种新鲜而又渺茫的感触。

又转韵写从军。“牛斗盛妖氛,枭獍已成群。”“妖氛”、“枭獍”(枭獍[xiojìng],凶恶的禽兽)都是指陈的残余势力,史载,“萧、萧岩据东吴之地,拥兵拒守”(《隋书·宇文述传》)。作者就是在这个时候入幕的,郗超、王粲是自比。郗超,东晋人,为桓温幕僚,谢安曾说:“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王粲自荆州归曹操,曾作《从军诗》多首。“初入幕”、“始从军”,语有所本。“裹粮楚山际,被甲吴江。”“楚山”、“吴江”泛指长江下流一带。“裹粮”、“被(同披)甲”,指军事行动。“吴江一浩荡,楚山何纠纷。惊波上溅日,乔木下临云。”这是写转战于吴楚一带情况,见出惊险、辛劳。“系越恒资辩,喻蜀几飞文。”“系越”用终军事。终军出使南越,行前对汉武帝说:“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喻蜀”用司马相如事。司马相如曾作《喻巴蜀檄》,安抚地方百姓。这两句当是叙说自己常前往敌方劝降,又多次代主将起草檄文,发布政令。“鲁连唯救患,吾彦不争勋。”这还是使典以自况。鲁连,战国时鲁仲连,一生好“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史记》本传)。吾彦,本三国吴将,后入晋,历任西北、西南边防长官,政绩显著,而屡遭谤毁。这两句说自己并不争功争赏,但话语间隐约含有功多无赏、仍被“弃置”的愤懑。

“羁游岁月久,归思常搔首。”这里转韵写羁愁,“常搔首”,见其不安之状。“非关不树萱,岂为无杯酒。”萱草又名忘忧草,“树萱”,喻解忧。这两句说,我的忧愁是难以排遣的,有没有忘忧之草、浇愁之酒,这都全无关系。“数载辞乡县,三秋别亲友。”只是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对亲友们太想念了。“壮志后风云,衰鬓先蒲柳。”他的忧还包含年华老大、事业无成的忧,壮志总是落空,而人生衰老得又太迅速。一“后”一“先”,益见蹉跎之意。

以上是第一部分,扣住题上的“远戍江南”,分四层叙写,一层一韵。下面第二、第三部分侧重于“寄京邑亲友”,第二部分转入回忆了。

“心绪乱如丝,空怀畴昔时。”这两句一韵,是过渡,下以“昔时”二字接,转换韵脚,既见行文变化,又显得很流畅。下面说,年轻时(弱岁)游宦在京师,遇到了知己,“旅食南馆中,飞盖西园里。”说他受到很高的礼遇,常在西园聚会。显然,这位知己是一位王子。“河间本好书,东平唯爱士。”“河间”是指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他十分爱好古籍。“东平”是指东汉东平宪王刘苍,他很能礼贤下士。这两位王子当是比滕穆王。“好书”、“爱士”切合他当时为王府文学的职任。“英辩接天人,清言洞名理。”写他与王子谈文论理。“凤池时寓直,麟阁常游止。”“凤池”,即凤凰池,禁苑中的池沼,“麟阁”,汉时绘功臣像的地方,这里也指禁中。“寓直”,值班。这两句说他当时还能出入禁中。上面回忆这些事,以见出当年境遇甚得。

“胜地盛宾僚”换韵叙朋从寻欢作乐情景。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他们到昆明池泛舟,到渭河北走马,在灞水之滨洗濯(祓除,一般指三月三日到水滨举行除凶去垢的仪式),在东郊外设宴。一连铺叙长安四个风景佳胜之处,笔调也显得十分欢快。“宜城酝始熟,阳翟曲新调。”这里又特别突出其宴乐,饮的是名酒,听的是名曲。“绕树乌啼夜,雊麦雉飞朝。”这里暗嵌了两支曲名——《乌夜啼》、《雉朝飞》。“绕树”用曹操《短歌行》咏乌“绕树三匝”语意。“雊麦”用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雉鷕鷕而朝雊”语意,这两句组织精妙,含义丰富,“夜”和“朝”似还表示宴会的通宵达旦。“细尘梁下落,长袖掌中娇。”这两句说歌舞十分美妙动人。前句用鲁人虞公清晨高歌、其声震动梁尘的故事(见刘向《别录》);后句用赵飞燕体态轻盈、掌上可舞故事。“欢娱三乐至,怀抱百忧销。”“三乐”,泛言各种乐事。这两句说,宴会上这般欢娱,心里什么忧愁也没有了。这都是当年在京师与亲友聚会的欢乐情事,反复铺写,洋洋洒洒,见出作者回忆中的无限神往,而使他“梦想犹如昨,寻思久寂寥”了。“一朝牵世网,万里逐波潮。”“世网”,礼法的束缚,指诗人因衣冠不整的区区小事遭谴远谪,由“一朝”、“万里”的连接,见出打击的迅速、沉重,也见出作者对失去往日欢娱日子的遗憾和愤恨。“回轮常自转,悬旆不堪摇。”前句用乐府《悲歌》“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语,后句用《战国策》“心摇摇如悬旌”语(“旌”、“旆”都是旗帜,可以替代)。这两句是说心中的忧愁无比繁多,无法排解,与前“归思常搔首”、“心绪乱如丝”照应。

第三部分又写到目前。“登高视衿带,乡关白云外。”“衿”,通襟,“襟带”指山河,谓山河自高处看下细狭如带。这写登高远望,感到乡关渺远。这两句单独一韵,也是过渡承转。“回首望孤城,愁人益不平。”这又写回望,“不平”,情绪激动。一会远望,一会回望,正见其不平之状。“华亭宵鹤唳,幽谷早莺鸣。”这两句一写对故乡的怀念,一写对朋友的求助,都是用典。《世说新语》记载陆机被杀时,慨叹“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这里用以借指往日的故乡生活。《诗经·伐木》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句子,表示求友的意思,这里“幽谷早莺鸣”当亦此意。下面极写其思念之甚:“断绝心难续,惝恍魂屡惊。”在这样情况下,他是多么需要亲友的安慰和帮助啊!“群纪通家好,邹鲁故乡情。若值南飞雁,时能访死生。”“通家好”,指世交、世亲。“群纪”,即汉末的陈群与其父陈纪,他们都是孔融的好友。“邹鲁”,孔孟故乡,用以代指文明淳朴的乡风。这两句说,亲友们与我都是世代交好的,故乡亲人的情谊又特别美好。最后两句说,若有方便的话,请寄封信来,关心关心我的吉凶祸福吧。这话说得委婉,其实就是恳求亲友帮助他摆脱困境。最后这一部分表现他途穷的悲愁,哀告乞怜,正是这首长诗作意所在。

本传云:“此诗至京,盛为当时之所吟诵,天下好事者多书壁而玩之。”这首诗为什么博得人们如此的喜爱呢?恐怕主要还不在于其事可感、其情可悯,而在于艺术功力和技巧。像这样的长诗以前是不多见的,没有较高的才力也写不出,人们之所以喜好,首先就是对这种才力的赞赏。此诗虽长,但组织得井然有序。从内容上看,前后两部分一写远戍经过,一写当前心情,中间插叙过去京邑游乐;从外在形式看,多次转韵,自然构成了段落层次,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开端安排的两句同韵,又起了三大部分的过渡连结作用。内外配合,很见组织功夫。这首长诗的句子绝大多数属对工巧,音节响亮,很便于吟诵。当时还未出现排律一体,此诗的出现是会给人新鲜感的。此诗用典很多,含典的句子几占一半,一般用得甚为精巧,有的颇耐玩味。唐代骆宾王、白居易每多大篇,甚至长达一百韵,叙写内容也多是生平、失意、怀旧之类,可以看出与此诗的联系。而他们的那些大篇,也博得很高的时誉,风行一时,其原因大概与上述情况也有相类之处。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行经旧国诗》

萧条金阙远,怅望羁心愁。
旧邸成三径,故园馀一丘。
庭引田家客,池泛野人舟。
日斜山气冷,风近树声秋。
弱年陪宴喜,方兹更献酬。
修竹惭词赋,丛桂且淹留。
自忝无员职,空贻不调羞。
武骑非吾好,还思江汉游。

金阙,古人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天子所居的宫阙。
三径,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
弱年,年少;弱冠之年。
忝,汉常见字义为 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武骑,勇武的骑卒;指汉司马相如。出自《六韬·武骑士》。

“日斜山气冷,风近树声秋”:
太阳西下,山上云气更为阴冷。大风临近,树间瑟瑟发出秋声。诗句描写山中黄昏时刻的秋景。诗人通过描写所见所闻而产生的心理感受来突出秋季山中景色的凄冷特征,构思巧妙。并将名词“秋”用作形容词,也别有新意,耐人寻味。后来在唐宋诗词中这种用法遂成惯例,如虞世南的“雁门秋”,骆宾王的“洞庭秋” ,岑参的“风雨秋”,崔国辅的“古塞秋”,李白的“天地秋”等等,不胜枚举。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别赠诗》
        
昔我游云阁,及尔谬同官。
高步参师友,长裾接绮纨。
索居方十载,相思劳万端。
不言今夕遇,得尽故人欢。
酒随彭泽至,琴即武城弹。
高斋屏馀热,珍簟宿轻寒。
叶落霜威重,蓂疏月色残。
将归动离恨,弥伤行路难。

云阁,阁名。秦二世胡亥建。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
及尔,与你。
高步:阔步,大步。 犹高蹈。指隐居。 超群出众。
【长裾】1.指长衣。 2.长袖。
【绮纨】1.华丽的丝织品。亦指绮纨所制之衣。 2.犹纨袴。指富贵之家或其子弟,含贬意。
索居:孤身独居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礼记·檀弓上》
武城弹:借指县官理政。
高斋: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珍簟:精美的竹席。
        
        这是孙万寿与知友久别重逢、尽一夕之欢后又将长别时留赠友人的诗章。作者出身北朝世家,一生经历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少年时以通晓五经、博涉文史、善属义、美谈笑,深得有“河朔英灵”之称的李德林的赏识,十七岁即在北齐仕为奉朝请,参预朝会,并任中书郎,入值宫禁。但北齐沦亡后,他在周、隋却仕途多舛、历尽坎坷。隋朝灭陈之年,隋文帝出于剪除诸王羽翼的政治需要,将担任滕王文学、刚过而立之年的孙万寿坐以“衣冠不整”之罪,配防江南,入充军伍。三年后他作五言长诗《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倾诉内心的勃郁不平。不久即解职归里。此后十多年不得征召。《别赠诗》 即作于屏居乡里的后期,约当隋文帝开皇末年。
        全诗凡十六句,四句一层,分叙忆旧、幸遇、欢宴、伤别等情事。发端四句将宾主的思绪引到二十多年前欢乐的青年时代。“昔我游云阁,及尔谬同官”,写少年得意的仕历。云阁是东汉洛阳南宫的朝会大殿,这里借指北齐宫禁。作者在《远戍江南》诗中曾说自己“凤池时寓直”,凤池是位于禁中的中书省的代称。明乎此,即知 “游云阁”实指任职中书省,与闻机要。这两句说,从前我在宫禁中的中书省任职,荣幸地与你忝列同官。这是第一层意思。东汉的云阁又是图绘中兴名臣的殿堂,故“游云阁”还意味着为国家中兴效力的抱负。这是第二层意思。相同的年辈、仕历和理想,奠定了 “尔” “我”之间深厚的友谊。“高步参师友,长裾接绮纨”,写公余暇日的交游,再现了当年风华正茂、气宇轩昂的风采。彼时出入爱士好书的侯王之门,阔步参拜诸王德高望重的师友,满怀自信地与他们讨论天人关系,辩析名理奥秘; 而与弱冠王孙、绮纨公子并骑同舟,探幽访胜,见面时则仅长揖而已。“索居方十载,相思劳万端”,急转直下,写自己入隋后仕途的坎坷、屏居的苦闷。索居十载,不说“已”,而云 “方”,意味着这种黯淡的岁月正长得不见尽头。诗人 “万端”的忧愁,既有对亲友知交刻骨铭心的思念,也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痛。古人形容愁思之苦,曾有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诗·王风·采葛》 ) 的体验,何况作者与知友隔绝已逾十年之久呢! 在这种情况下,“不言今夕遇,得尽故人欢”,出乎意外的会面是多么的令人惊喜了。自己是被朝廷 “弃置如刍狗”的逐臣,但朋友不顾嫌疑,盛情邀请自己到他驻节的官厅畅叙旧情,处于逆境,倍感友情的温暖,知己的可贵。“酒随彭泽至,琴即武城弹”,写故人以美酒与弦歌竭诚款待。“彭泽”、“武城”这两个典故,字面上均指陶渊明,但深层的含义却是故人以陶令比喻作者,因为诗人远戍江南时也是自免去职索居不仕,同陶令的行迹风概有近似之处。这正表现了故人对作者的推重。“高斋屏余热,珍簟宿轻寒”,写欢聚的场所和时间,高敞的厅堂隔却残秋白天的余热,珍贵的垫席留下舒适的微寒。斋是 “高”斋,簟为 “珍”簟,足见故人款待的隆重,也暗示了故人高贵的身份。“余热”、“轻寒”正是秋夕的特征,紧扣 “今夕遇”这个难得的缘分。“叶落霜威重,蓂疏月色残”,承上启下。以霜、月的变化写欢宴延续之久,兼为再别铺垫。“霜威重”,已过夜半; “月色残”,则临近拂晓了。令人不堪的再次分手已迫在眉睫。这两句还有弦外之音,“霜威重”暗喻政治形势的严酷,宦海风波的无常; “月色残”,弹奏了自己年华将老、来日无多的感伤的心弦,从而将本诗推向急管繁弦的高潮:“将归动离恨,弥伤行路难。” “归”,指作者辞归故里。“路”,指归路,更指世途。昔日一别,十年方得一见; 今天分手,重会更不可期。江淹曾经感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赋》) ,何况今日之别是在木叶凋零之秋,政局翻覆之时,无怪乎诗人在“将归”而尚未归之际,离恨别绪早已翻腾于心了。《行路难》,作为汉乐府的一首著名的歌诗,它的主题对于逐臣游子倍加敏感。孙万寿孤处僻壤,早已为世路的艰难、友情的难得而感伤; 而经过这次短暂的重逢、竟夕的晤谈之后,对于时局和友朋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牵动了对本人前途难卜的忧虑,对故人仕途否泰的关切,此时此际,怎不叫他 “弥伤行路难”呢!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珍重和身世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处于频繁易代之时的一般士人如履薄冰的不安的灵魂。从诗的表达艺术来看,声韵调协,属对工切,已初具格律诗的谨严程式。而典雅含蓄,情景相生,诗心如行云流水,略无滞碍,汉魏古诗的风骨还依稀可睹。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庭前枯树诗》

当时金谷里,昔日平陵东。
布叶俱承露,开花共待风。
摇落一如此,容华遂不同。
庭前生意尽,井上蠹心空。
匠者无劳顾,拥肿难为功。

摇落,凋谢,零落。容华,容颜。
拥肿,臃肿。隆起,不平直。臃肿。引申为无所可用或无用。

“布叶俱承露,开花共待风。摇落一如此,容华遂不同。庭前生意尽,井上蠹心空。”:
当年的庭树均能展伸绿叶承接露水,一起开花等待风摇。
如今竟凋谢零落变得如此枯败,它们的外貌形态和以前大不相同。
庭院前的枯树生机消失殆尽,井上的枯树也被蛀虫蚀蠹得中心空空。
这是描写庭前枯树的诗句。诗人将今日干朽枯空的老树与它们当年花繁叶茂的盛时对比写来,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枯树的衰朽形态。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和张丞奉诏于江都望京口诗》

回首观涛处,极望沧海湄。
流波去无限,乔木不胜悲。
蓬莱虽已变,池塘尚所思。
归飞路穷此,怅望情难持。
吾生乃民季,畴日佐藩维。
尚想西园夕,犹怀北固时。
城邑才辨处,风烟忽何之。
跂予未能已,顾叹空迟迟。

乔木:形容故国或故里。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答杨世子诗》

太华五千仞,长河九万里。
山川每蕴玉,人物多君子。
丞相朝所宗,太尉国之纪。
若人惟杰出,济世承馀祉。
趋庭遵教义,博物兼文史。
奇声振宛洛,雅论穷名理。
伊余苦疲病,寂寞罕宾游。
不言驱驷马,于焉访一丘。
缟纻始云赠,胶漆乃相投。
优枕空长想,骖蹇遂无由。
忽此承来翰,华藻殊辉焕。
虽则滥吹嘘,可以蠲忧叹。
怀袖终不灭,掌握方留玩。
和风初应律,山莺已复新。
芳菲徒自好,节物不关人。
劳歌虽有曲,无以报阳春。

余祉,祖先留下的福祉。
趋庭,典故名,典出《论语注疏·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鲤,孔子之子伯鱼。后因以“趋庭”为承受父教的代称。
宛洛,二古邑的并称,即今河南南阳和洛阳 ,常借指名都。
宾游,宾客游士;出游。
“缟纻始云赠”:借指朋友结交。【缟纻】参见器用部·衣冠“缟带”。白色生绢带。朴质之衣饰。泛指学子之服。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胶漆:胶和漆,比喻亲密;投:投合。形容朋友之间亲密投合。

[转载]95@365隋·孙万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