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第七章人生要控制欲望,要到知足、知止,少私寡欲,方能平安无灾。
(2018-06-29 14:06:25)
标签:
帛书道德经老子修养杂谈 |
分类: 庸人读帛书《老子》心得 |
帛书《老子》第七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高明撰《帛书老子校注》:“帛书乙本残甚,仅存‘名与’二字,甲本保存较好,经文与王本相同,唯‘親’写作‘亲’,古体親字。‘名与身孰亲’,以诫好名而舍身者。‘身与货孰多’,奚侗云:‘说文:【多,重也。】谊为重叠之【重】,引伸可训为轻重之【重】。汉书鲸布传【又多其材】,师古注:【多,犹重也。】’‘身与货孰多’,犹言身与财货那个重?‘得与亡孰病’?广雅释诂四:‘病,苦也。’‘得’指前二句中之‘名’与‘货’而言,‘亡’指‘身’言,犹谓获得名利而损丧其身,二者那个痛苦?‘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从句型观察三者是彼此平列的并列句;实际是从属关系。正如王弼注云:‘尚名好高,其身必疏;贪货无厌,其身必少。得名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
亲:本义,亲爱。《广韵》爱也。在此为珍惜。
名利与自身性命那个更值得珍惜?此之谓【名与身孰亲?】自身性命与财货那个更重要?此之谓【身与货孰多?】获得名利和财货而失去自身性命,与损失了名利和财货而保全了自身性命,那个更加痛苦?此之谓【得与亡孰病?】人的一生,生命是最宝贵的。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有了生命就可以为人做事,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名利和财货是身外之物。得之要慎之又慎,失之要淡然不惜。名利和财货就是欲望,欲望是需要控制的,不加控制的欲望会给人带来灾祸,甚至丧失生命。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高明撰《帛书老子校注》:“王弼注云:‘【甚爱】,不与物通;【多藏】,不与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众,为物所病,故【大费】、【厚亡】也。’河上公注云:‘甚爱色费精神,甚爱财遇祸患,所爱者少,所亡者多,故曰【大费】。’成玄英云:‘甚爱名誉之人,必劳形、怵心、费神、损智。多藏贿货于府库者,必有劫盗之患,非但丧失财物,亦乃害及己身。其为败亡,祸必深厚。’王弼、河上公、成玄英三家注疏互为补充,甚切经义。”
又曰:“帛书甲本‘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王弼等诸本经文同此而无‘故’字。据经文内容分析,当从帛书甲本为是。按本章经文共分作三段:第一段讲生命与名、生命与财货,何者为亲与何者为重?第二段讲过分贪名誉、好财货,则必耗精神费体魄,招致祸害。最后一段乃是对前两段经文之结语,因而谓‘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犹言故此知足才能免遭屈辱,知止才能免除危险,如此才可以长寿久安。”
甚:有极、很、超过、过分的意思。甚爱:就是过分的爱。
费:《玉篇》损也,耗也。
过分的爱必然会损财耗神,多藏的财货必然会招致厚重的损失和祸患。“甚爱”、“多藏”都是欲望所至,而导致灾祸上身,殃及生命。此之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所以,要做到知足,知止,不要过分,适可而止。过分的欲望就要招致屈辱和危险。只有知足才能够免除屈辱,知止才会免除危亡。做到了少私寡欲,就能够一生平安,长寿康健。此之谓【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