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心方得禅,竹外斩思源。
心意怎生得,在竹一瞬间。
什么是禅?“空心,气节”。
万物皆是法,但至净至秽,则是禅显处。
竹者,中国之菩提树也。
竹韧而坚,宁折不弯,中通外直,虚怀若谷,清秀俊逸,正如佛家所言,拂去眼前一切浮华,心空、身正、节守、渐修、顿悟,明心见性,万物而无迹空寂。
竹与禅,理多合,心空、身正、节守是也。
故古代佛子、君子均爱竹,都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
从“此君”成为竹之雅称,可看出其于佛儒文化中之地位。
一处竹景,清净无为,观之便可自省:心如何,身如何,节如何。
心中有佛,处处皆佛;心中有禅,物物皆禅。
养性,悟道,无时无处。
竹,以其高雅而飘逸的风姿,翠绿的色泽,以及高洁的气节,成为传统文人自我修养的象征。
竹象征着飘逸而不俗,洁净而不污,气节而不屈,虚心而不妄。
禅,作为一种深奥的哲学思想,与竹有着不解之缘。
禅的静谧与竹的高洁相得益彰,两者在精神层面上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话关系。
竹不异禅,禅不异竹,两者在精神层面上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世界。(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