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控诉:家长给孩子留下的伤痕是难以磨灭的

(2018-01-31 01:05:09)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便谈谈

在这里我先声明:我只针对个别人,不是说所有人。别跟我说什么“父母养你这么大不容易,你这么说有良心吗?”“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怨那都是你父母,有什么不能原谅的?”有的父母是好父母,懂得体谅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懂得尊重孩子。而有的只是把孩子当成他们的所有物,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么样我就怎么样,这是我的权利。
凭什么?就因为你生了我?有人会说,这还不够吗,父母给了你生命,这是天大的恩情,你一辈子都还不完啊!可你们想过吗?并不是我们愿意来到这个世界。
在这个“抑郁症”经常被认为是“就你矫情”的中国社会,我们不敢轻易说抑郁,哪怕已经到了心灰意冷的地步。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对于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当被父母一直骂许多难听的话,孩子会不知不觉地相信这些评价,然后会产生很强烈的自卑感;父母经常争吵和互相不尊重,孩子会对爱情十分不信任,直到婚恋时依然不会爱别人,表现得十分笨拙;父母的草木皆兵也很容易让孩子过分敏感,别人无心的举动会让他们如临大敌,甚至做出过激举动……
很多人理解不了,亲生的两代人为什么会产生难以逾越的鸿沟,难以弥补的天堑。在许多人看来,成功的人,是没有资格舔舐伤口的,他们有一点点不耐烦,都是忘恩负义。可他们不知道,棍棒教育带来的亲子裂痕,不是外在的荣誉能够掩盖的。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曾经以为长大了就不再脆弱。可残忍的是渗进骨子里的暗病完全治不了,成长也永远不能消弭脆弱,只能慢慢接受脆弱。
那些站着不腰疼的旁观者试图把孩子的成功归功于其父母的教育,可在我看来,自己学生生涯投入惊人的努力,恰恰只是为了逃离,逃离那个让我布满伤痕的地方。我花了前半生所有的时间去证明,自身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不需要靠父母的认可过日子。
我们也曾试图和父母沟通,得到的回应却是“你怎么还是说以前那些事”,父母会怪我们为什么这么久的事情耿耿于怀,为什么不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
其实我们倾诉委屈的尝试,与其说是抱怨,更像是一种求助,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当时有多么难受。如果可以,我们也不想把那些过往的伤疤揭开,那些痛苦的回忆已经变成了一根刺扎在血肉里,但我们依然试图把脓包扒开给他们看,可得到的回应却只有再一次在伤口上撒盐。
父母的记忆力似乎很差,他们不会记得你所说的那些事,他们会说你“胡说八道”,还会说“怎么别人孩子都好好的,怎么就你这么矫情?”“哪个小孩不是被打骂长大的,人家怎么都没事,就你心理出问题了?”“我看你不是心里有病,是脑子有病!”
普遍性赋予了家庭暴力和软暴力合理性,他们有的是理由为自己犯下的错误逃避责任。而当有些错误没办法硬撑下去的时候,他们偶尔也会承认自己犯过错,但绝大多数时候也就止于不痛不痒的承认问题这一步了,如果你再追问,他们就会给你一句“你怎么还在说以前的事?”就能化解一切内疚,好像那些我们认为留下一辈子阴影与烙印的事,在他们看来,都不值一提。
长幼有别的中华传统美德,在认错这一点上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很少有父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人们常说,中国式家庭最常见的矛盾就是——父母在等孩子一句道谢,孩子在等父母一句道歉,最终彼此都不能得偿所愿。
偏偏固执的孩子却一次次单方面努力地和父母建立沟通桥梁。其实孩子要求的也不多,不求怎么赎罪,一句简单的对不起、或者爸爸 /妈妈误会你了就够了。但对方却丝毫不肯下头。
家庭教育带来的心理问题给孩子带来了伤害,更残忍的或许是父母到现在也仍然没有觉得自己做得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孩子是忘不了鞭子和疤的,可父母却只想让孩子记住大人给予的每颗糖。给予伤害的人都是善于遗忘的,反而被伤害的耿耿于怀就会被说斤斤计较。
可能有的人觉得我这篇文章过于偏激,但我想说,你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你没有经历过,你不会明白当事人的痛苦,那你就不可以这么说。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们已经忘记了当初那些伤害我们的事,但是那种疼痛的感觉会永远烙在心底,无法抹去。为了和谐美满的家庭,请父母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多希望,众生平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匪女之为美
后一篇:纵浪大化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