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牡丹亭》:所谓爱情

分类: 经典习录 |
莺莺来自唐传奇,据说她本是元稹的表妹。就是那个元稹,白居易天天给他写信的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元稹作《莺莺传》,借张生的嘴,将少年时始乱终弃的表妹呼为妖孽,拼命给自己洗白。王实甫也看《莺莺传》,窗下读罢,合上书,摇头叹道:“不好。不好。”
多少好作品,都从这样的“不好”中来。
一、莺莺之夜
《西厢记》第一本讲《张君瑞闹道场》,河南孤儿张君瑞进京赶考,半道上拐去普救寺游玩,一眼相中了和孀母弱弟淹留在此的崔莺莺。为了亲近莺莺,张君瑞使尽浑身解数,一会儿诬陷住持老和尚和春香有一腿,一会儿假巴意思地要将亡父母和崔莺莺的爸爸同堂祭奠。
好容易安排停当,张君瑞开口就唱:“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道是相亲傍,若能汤他一汤,到与人消灾障”。嗯,他这幅馋相像谁呢?像《卖油郎独占花魁》里的秦重,像《鹿鼎记》里初见阿珂的韦小宝。唱一千支曲子,也还是那个意思:“我死了!我死了!哪里来的这样的美女”!
一曲终了,唱歌的痴汉偷眼看拈花的莺莺:她也在看他呢。莺莺姐姐是不是也喜欢张生呀?她出场自带的歌词: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总是单身,莺莺其实也好烦。
http://s3/mw690/006TrhlHzy7hvpPif3cc2&690
第二本剧情陡变,军阀孙飞虎包围普救寺,要娶莺莺为妻。王实甫夸张生妙计退贼兵,可是,且住,张生有何妙计?无非是写信搬救兵。惠明下书这场戏,光彩明明都在莺莺好吗。她痛骂完孙飞虎,自己提出献身保全母亲和普救寺,一气摆出五个好处,又要上吊自尽,“将我尸榇,献与贼人”,很有骨气啊。而张生呢,就是有个好朋友呗。
好朋友杜将军来了,孙飞虎走了,崔夫人应该履行把莺莺嫁给解围者的承诺了。可是崔夫人太鸡贼了,她是相国遗孀,才不要把女儿嫁给一个穷秀才呢。亲事虽然不成,张生收获了红娘的同情。借着弹琴,张生才算跟莺莺说上话。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其实是“崔莺莺待月西厢,张君瑞狗急跳墙”。张生这个二百五错解了莺莺的诗,黑灯瞎火跳过墙来,被骂了个狗血喷头。莺莺真喜欢装假,幸亏有红娘肯唱实话:“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在他们之前的文学,大家一上来就谈婚论嫁,就他们俩认真恋爱,该试探试探,该复杂复杂。
可是他们的恋爱谈得太磨叽了,读者表示:王实甫你再这样我们就弃剧了。直到第四本,崔莺莺和张生才挑明心事,情意相通。崔莺莺活了十九年,就为了这些爱情的夜晚:对诗的夜晚,听琴的夜晚,幽会的夜晚。除了这些夜晚,以前的、以后的人生,权当白活。
东窗事发,崔夫人也没了办法,只好承认他们的婚事。张生进京赶考,长亭送别,莺莺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中不中举,得不得官,于莺莺而言,根本无所谓。她想要的,早得到了。
莺莺之夜至此完结,后面连看都不用看了。最后一本《张君瑞庆团圆》,不过是才子佳人风月戏码,好的只有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何况那边厢郑恒一头撞死树上,这边厢张生与莺莺立马送入洞房,实在太没心肝,不像是一对值得祝福的有情人。第四本末一折是张生草桥店梦莺莺,故事收在这儿不是挺好的么?古人有大团圆的强迫症,还是传染病,男女主角不到结婚不算完,偶尔的悲剧都得借着政治线才能完成。
历史上的元稹并没有娶他的表妹,现实中的张生既然走了,只怕也很难回来,莺莺到最后,可能还是得嫁给郑恒。一个经历过爱情的人,这样的婚姻于她而言,不就是死路一条吗?
二、杜丽娘千古一梦
怨鬼不得超生,崔莺莺只好长久地四下飘零。倏忽数百年,在杜丽娘家的后花园做了花仙。
杜丽娘这个小姑娘也很可怜,虽然她“一生爱好是天然”,可是妈老汉儿并不懂她,还当她“点点儿年纪,知道个什么”?杜丽娘空长了十六年,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后花园。你化了很贵的妆却不能出门是什么体验?杜丽娘每天都要体验一遍,她能开心吗?正常女性早就万马奔腾了,只有好脾气的小姐姐还自己安慰自己:“哎呀,那也不能把妆卸了呀,算了那就去花园玩吧。”
汤显祖这厮不知长了什么手,把杜丽娘家的破花园写得比大观园还好看。大观园是刘姥姥能形容的好看,是用“有钱”就能总结的好看,而杜丽娘家的破花园,有“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有“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比太虚幻境还太虚幻境。
http://s5/mw690/006TrhlHzy7hvpPen76f4&690
游园累了,丽娘困了,一垂首,就梦见了意中人。都说春梦了无痕,偏杜丽娘的春梦做的那么真。杜丽娘千古一梦,完全是自己痴心妄想的力量,她满怀春思无处遣散,只好留在牡丹亭上。这是古往今来最美的一段性描写,只会写“他们获得了天地间的大和谐”的梁羽生看了只好捶胸顿足,失声痛哭。
梦醒了,杜丽娘更难过了,闺门紧闭,她能到哪里去找那个持柳书生呢?她的愿望“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只怕永远都不能实现了。《惊梦》和《寻梦》,杜丽娘都好招人心疼。十六岁的杜丽娘眼泪都流干了,就是没有意中人半点影踪。丽娘自此一病不起,给自己画完了像,自顾自地伤心死了。
杜丽娘够傻了吧,谁知道柳梦梅更傻,一个《惊梦》、《寻梦》,为梦中人病死;另一个《拾画》、《玩真》,为画中人开棺。柳梦梅好自作多情,看见画中的杜丽娘:“啊呀,这画里的人在看我。”又看见手中的梅花:“却怎半枝青梅在手,活似提掇小生一般?待小生狠狠叫她几声:‘美人,美人!姐姐,姐姐!’向真真啼血你知么?”柳梦梅,画中人听不见你说话你知么?
后花园改成了梅花观,杜丽娘也抛离躯体,成了个魂旦。丽娘飘来飘去,终于遇见真实的柳梦梅。梦中情变成人鬼情,爱情打破了次元壁。柳梦梅和艳鬼海誓山盟,帮着杜丽娘起死回生。乍一还魂,杜丽娘昏昏沉沉,问:“你是哪个哟?”柳梦梅说:“我系柳梦梅。”真嫁给梦中人,丽娘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点一点柳梦梅的额头:“你个瓜脑壳哟。”
http://s14/mw690/006TrhlHzy7hvpPgayF5d&690
古代爱情故事,父母当然要从中作梗。柳梦梅中状元,杜丽娘上金殿,小两口儿和宰相爸爸当堂对峙,比现代人还勇敢。皇帝都赐婚了,杜丽娘的老汉儿还犯倔,丽娘扯住爸爸的袖子:“老汉儿,认倒我好咯。”杜宝说:“嘿,耍朋友,都耍到个人屋头来咯。老子喊你娃分手,你听到没有?”杜丽娘又是扭头又是跺脚:“不得行,就要耍。”杜丽娘死去活来,撒娇撒痴,终于凭自己得到了人生的幸福。
一扭脸,丽娘看见了莺莺的眼,她唤:“花仙。”那个护她云雨,为她跟胡判官吵架的花仙。可是莺莺没法儿理她,因为她哭了。
三、从红娘到春香
这两部戏,除开主角,可讲的人不多。莺莺她妈没什么好说,杜丽娘的妈老汉儿也没什么意思,毕竟丈母娘有难缠的刻板印象,父母和女儿以为的幸福也永远不大一样。最值得说的,是红娘和春香。
汤显祖特别喜欢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识,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攻不破,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孙飞虎退兵,崔夫人请客,席上过河拆桥,气煞了张生,惊住了莺莺,只有红娘能保持清醒,为傻角张生谋划余生。
红娘有三分市井习气,一张嘴叨叨叨,谁也不让,显得泼辣。二次见面,张生拱手上前,道:“小生张珙,体健貌端,现诚觅一适龄女青年共度余生。”红娘一撇嘴:“谁问你了?”红娘送莺莺见张生,一敲门,张生问:“谁?”红娘说:“是你前世的娘。”这个红娘。
红娘对崔莺莺也不客气:“小姐,你性儿忒惯得娇了!有前日的心,那得今日的心来?”说得崔莺莺没处还嘴。老夫人骂红娘:“都是你个贱人!”红娘据理力争:“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条条框框,引经据典,把鸡贼的崔夫人都怼倒了。
见谁怼谁,我猜红娘可能是个东北姑娘。
汤显祖的春香像是小时候的红娘,年纪更小,也更懵懂可爱。“春香闹学”,丽娘春香主仆俩,上课都不认真听讲,一个喜欢打岔,一个老接陈最良的话茬儿。陈最良说:“你们以后都要早起哈。”春香说:“知道啦。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陈最良也拿她没有办法。
http://s16/mw690/006TrhlHzy7hvpPcjyn8f&690
只要春香出现,就是天真烂漫。小丫头见到死而复生嫁做人妇的小姐,一不问经过,二不问曲折,只想知道:“你还魂的时候啥感觉?”又问:“那阴司可也有耍子处?”怎么,有的话,你也要走一遭吗?
好丫头的终极版是林黛玉的紫鹃。红娘本是崔夫人安插的眼线,奉命监管莺莺,春香又只是十岁的小女孩儿,不是很能理解小主人。只有紫鹃,和黛玉年龄相仿,两个人好得“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紫鹃处处体贴周全,“慧紫鹃情辞试忙玉”,已经能主动为黛玉谋划幸福了。她们俩的关系与其说是主仆,更像是一对闺蜜。古典文学里的主仆关系在进化,人性也在解放呢。
四、愿有情人终成家属
《西厢记》的前身是传奇,《牡丹亭》的前身是话本,《莺莺传》“无聊卑下”(林庚《中国文学史》),《杜丽娘慕色还魂》说来说去,也就是个鬼故事。只有到了王实甫和汤显祖手里,才能在加倍地离奇巧合中加倍地感动人。
以《西厢记》之绚烂华美,《牡丹亭》之青春旖旎,既有丝弦一响玉兰花开的传说,又在大观园得到一对恋人的共同喜爱。王实甫的戏文是“花间美人”,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放进宋词也不会觉得突兀。汤显祖虽然要“拗折天下人嗓子”,但精丽如“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缠绵如“为什么人到幽期话转多”,都是广为传颂的名句。且《牡丹亭》的曲辞比《西厢记》更进了一步,它是人物性的,有了角色的加持,文采更加耀眼。
http://s5/mw690/006TrhlHzy7hvpPmYiE14&690
明初,《西厢记》还能“天下夺魁”(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待汤显祖《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西厢记》应该减价,它凭什么不减价?无论是主角人设的光华,还是叙事线索的细密,都是《牡丹亭》赢了。张生有时候说话真是太猥亵了,插科打诨过了火,让人老想扇他两个大嘴巴。才子佳人戏,男主还能这么招人烦的,除了张生也没谁了。
我们现在看《西厢记》和《牡丹亭》,只怕没什么大的感觉了,只有当时的女读者,才会那么难过。崔莺莺不是一个人,杜丽娘也不是一个人,她们是好多个人,紧锁深闺的不止她们,婚姻不谐的也不止她们。内江女子投水而逝,女伶商晓玲仆地而亡,林黛玉听见《牡丹亭》“如醉如痴,站立不住”,都是在感伤自己。一个杜丽娘,给了多少人一梦成真的希望。吴吴山三妇说:“天下情痴女子,如丽娘之梦而死者不乏,但不复活耳。”可惜,杜丽娘常有,而柳梦梅不常有。等大家都变成“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现代人,情愿整天沉溺在《恋与制作人》,肤都不护了,拿钱去养四个游戏里的野男人,才知道有多羡慕这些古代的傻瓜。
所以,到底上哪儿才能找到这样的傻瓜啊?
在线等,挺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