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做到举一反三

(2019-07-03 20:03:37)
标签:

杂谈

分类: 云南-衡中西山校区
《论语·公冶长》中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
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个颜回闻一知十的能力,竟然让孔子也自觉不如,这个能力,从现在的角度来讲就是“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可以说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是否厉害的标准,从一个知识,事物推出多个知识,事情的应用。
具体该怎么做到呢?三个步骤:
 1、理解出知识,事物的背后本质
    要做到“举一”就需要你理解了事物的背后本质,这一步的关键就是让自己开始思考,但是这并不容易,因为咱们的大脑在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时候,是有非常强烈的偷懒倾向的这种偷懒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 没有问题
    不会主动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② 浅层思考
    很容易以感官感受到的表象做出认知,而不愿意去提炼现象背后的抽象本质。
那要怎样才能让这个懒家伙动起来呢?
    有一个好方法:提问清单。
    通过提问清单的显性化提问,你的大脑就会开始思考了。你可以自己根据经验总结一个提问的清单,也可以用直接使用《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提出的“概念性知识三问”:在读到一个知识点时,问自己3个问题:
提问1:这个知识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在这个时点产生?这个时点之后还有更新的理论产生吗?
提问2:这个知识可以与其它知识或经验有什么联系?
提问3:这个知识至少在哪3个场景下可以使用?在哪3个场景不适用?
    你在学习任何一个新概念时,只要记得问自己上面这3个问题,你的大脑就不会偷懒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了。
2、提炼可迁移技能
    对所学有了深刻认识之后,你就可以开始“第二步:提炼可迁移经验”了。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首先对某个或某类事物的部分属性取得认识,然后在实践中证明这类认识的正确性,再逐步积累为对这类事物一般性的认识。——这就是“举一”的过程碰到新问题、事物或现象时,就会调用与过去相同或类似事物的认识做指导。——这就是“反三”的过程。
    可见举一反三的关键是 “举一”,也就是要抽象提炼出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或规律。
“举一”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就像有人做了一辈子会计工作,除了记账越来越熟练外,一点都没理解到会计的本质,因此完全做不了业务管理的工作。
    实际上,一个掌握了会计本质的财务人员,对业务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转业务岗会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那要怎么做,才不会只是成为一名熟练工,而能抓住本质呢?
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多从现有工作中提炼可迁移的经验。本质一定是可迁移的,因此只要你有意识地在工作中去提炼可迁移的经验,自然就更容易抓得到本质。所以在你的知识体系中,一定要将你的 关键素质、核心能力(可迁移) 、一般技能(如PPT、数据分析等)和通用知识(如哲学知识等)区分开。这样可以时时提醒你提炼出可迁移的内容,有助于你未来的岗位迁移或成长为跨专业的“举一反三”型人才。这种构建知识体系的做法,能显性地提醒你积累可迁移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容易抓住本质,做到举一反三。
3、多情境应用纠偏
    其实,做到前两步“让自己开始思考”、“提炼可迁移经验”之后,你已经可以举一反三了。只不过这种举一反三,有时会是错误的举一反三而已。
    为什么呢?
    因为事物或现象背后的本质一般是内在、隐蔽、深刻的,不太容易被发现和掌握。因此,我们提炼出的可迁移经验,很多时候都是根据片面,或表面现象的相似(或相同)而作出的错误认识。
举个例子:之前的人类观察到鸟儿会飞,蚊子也会飞,蜜蜂也会飞,但人不会飞、狗也不会飞。经过认真的比对分析,人类提炼出了一条可迁移的经验:有翅膀的会飞,没翅膀的不会飞。于是,我们一开始模仿鸟儿造的原始飞机,不但是有翅膀的,而且还是可以上下扇动的。
    但这个规律本质吗?
现在的你肯定知道这玩意儿一点都不本质。鸟儿、蚊子、蜜蜂会飞的本质是空气动力,而不是翅膀。认知了这个本质后,人类造的飞机不但翅膀是不上下扇动的,直升机、火箭这些飞行器压根连翅膀都没有。
之前人类那么多聪明的脑袋在一起,都能提炼出不靠谱的东西出来,因此咱们自己提炼的所谓“可迁移”的经验,不可避免也有很多不靠谱的内容。
    那要怎么办呢?
    很简单,用3个方法来验证和修正就行:
① 给你自己提炼的可迁移经验(包括学习的别人的),显性化地写出适用的假设前提和边界。所以你所提炼出的可迁移经验一定是有适用的假设前提和边界的,请将它们写出来。
② 将你提炼出的可迁移经验在多种情境下应用,而且这些情境的差异性越大越好。通过在多情境下的应用,你就能发现你所提炼经验的偏差,以及真正的适用范围。比如适用于商务咨询报告写作的表达经验:金字塔原理。你将这个原理用于写写小说,或者用于辞退员工,就会发现它不适用了。
③ 要积极去做迭代和修正,在不适用的时候做出修改
数信学院李孟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