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京学妹:
说实话,你给我发的这一大段话,包括问的那几个问题,我一时间很难给你答案。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么答案其实很简单,只有八个字——因为喜欢,因为热爱。
你问我说,学姐,你怎么看你写的东西?这些东西写出来价值在哪里?
说实话,我的文章在一开始是记录一些生活上琐碎的小事,这学期,我换了方向,主要以小说为主。
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看我写的东西的,我只知道,我是在为我的文学梦进行创作的。
它们堆叠在一起,就是我走过的路。
是,我的文章大部分都是虚构的,若要问它价值在哪里,我却无从回答。
因为我从不问自己文章的价值,我只会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全都通过故事呈现出来。
有时候,无所谓价值,因为你文章的主题,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追问一件事的价值,包括我,我在做什么事时,也喜欢去衡量它的价值,看它值不值得我花时间去做。
但在追问的过程中,却常常会把价值扩大化或者缩小化。
要明白,真正的价值,就是不问它值不值得。
一个消防员去救火,常常会面临生命危险,于是你问他,值得吗?价值在哪里?
有时候,职责所在,就更所谓价值了。
而我的,在比较之下,相对简单一点。因为喜欢,因为热爱。
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你说,你个人比较偏向于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经历,身边的人和事物,也喜欢在里面加一些虚构的东西,但文章基本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可是源动力是给出固定的框架,让人去编织一个故事出来。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给杂志投过稿,如果你下次翻看杂志的时候,记得留意一下它征稿事项的那一栏。
你会发现,大到高中的作文,大学的各项比赛,小到杂志的征稿启事,他们都会有一个范围和要求限制的。
诚然,你说的没错,文学创作的确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但它也不局限于真实,其间还会加入很多虚构的东西。我在我的一篇后记里也曾这么写过。
我不清楚你是不是介意那个固定的框架,但我却想告诉你说,曾经我也是一个极其讨厌那些框框架架的人,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才发现自己错了。
你仔细想想,老师每次布置作文的时候,大家看到的,都是同样的题目,但写出来的,却是各有所长。
教学针对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大家。
同理,比赛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范围和要求限制,那么评委在最后会很难评分。
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如果这个选手的作品风格和那个评委老师喜欢的风格一样,分数自然就会高了。反之,又会是另一种结果。
所谓艺术创作,所谓文学创作,不仅仅是基于真实。
它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肆意妄为”。而最难的,就是在无数的框框架架里,写出不寻常的文章来。
我的一个写手朋友曾告诉我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适合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她说,真正优秀的写手,无所谓选题和要求。即便是最平凡的话题,最俗套的框架,Ta也能在想尽办法写出不平凡不狗血的文章来。
很多时候,如果内容出奇地相似,你完全可以在形式上取巧,或者从相反的地方出发。
框架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突破这一框架。
有些话,我点到为止。
我想,我们都是喜欢写作的人,有些东西你应该很清楚。
我希望你可以换一种思维去想你说的这些问题,你会发现,有些事,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源动力的确是以拍视频为主,写剧本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