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的过的很快,不知不觉间,我都已经上大学了。有关童年的一些事,我早已忘得差不多了。而童年时的那些玩伴,除了记得他们的名字和渐渐模糊的身影外,其他的,我一无所知。
今天是儿童节,而我,却早已过了过儿童节的年龄。虽然童年做过的一些傻事在长大后偶尔还会再做,但却早已失去的那时的童趣,有的,不过是淡淡的怅然罢了。
是啊,就是怅然,不论是对人,还是对物。
……
而今,在所有童年的玩伴里,我对其中两个人印象极为深刻。
一个是袁文月,一个是王良辰。
文月是我同村的玩伴,活泼开朗,脾气和我一样,有点倔,还有点火爆,但从来都没有恶意,和任何人都能玩到一块儿。
王良辰是我们那个小学里面一个老师的孩子,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老师的孩子而唯我独尊,相反,他待人和善,大家都很喜欢和他玩。
他们是同桌,也是我的后桌。
先说文月吧。
文月和我一样,玩起来的时候特别“野”,就像脱缰了的野马,根本停不下来。
那个时候我们最爱去那些半坡或者崖上摘野果。
每次放学,同村的几个孩子一起相伴回家。一旦在回去的路上碰见野果,大家就像疯了一样,争先恐后地抢着去摘。有时候是还没有熟的酸枣,有时候是田地间半坡上的山莓。
记得有一次我们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就是去人家枣园偷冬枣。
那个枣园并没有围墙,也没有酸枣树挡着,人们随随便便就可以进去摘到冬枣。当时下着大雨,路上也没什么人,我们就偷偷潜入人家枣园偷冬枣。
枣树很多,也不怎么高,伸手就可以摘到。因此我们根本就不珍惜,也不懂的适可而止。不仅把人家冬枣摘到只剩下了树梢的零星几个,还把许多树枝都折坏了。
摘了那么多冬枣,回来没吃几个,就被抛在脑后了。后来被奶奶翻了出来,都已经红了,有的已经没有水分了。
长大后,每每想起这件事,总觉得很愧疚,以及悔恨。
每个人都生活不易,那些卖冬枣的钱是用来养家糊口的。而我们不仅不懂得珍惜,还不知道适可而止。因为自己的贪婪,给别人带来了许多麻烦,甚至是生存的难题。
后来那家枣园怎么样了,现在还在吗?我一点也不清楚,也不敢知道。
我只知道,后来,我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了。因为愧疚,也因为自己长大了,懂事了。
除了摘野果,我们也会去学校旁边的那条河里玩。
那个时候午饭时间我们不回去,而是自带口粮,下午放学后才会回去。
午饭时间我们没事做,就会一起去河里捉鱼和螃蟹,或者去某个离学校近的同学家里蹭饭吃。
说实话,我真的很怀念那段年少的时光,虽然我已经不记得有些玩伴的名字了,但我们一起做过的傻事,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
王良辰呢,说实话,有关他的事,我知道的并不是很多。
他皮肤很白,长得也很像女生,因为这个而没少被文月揶揄过。
但我却十分喜欢他的名字。他曾告诉过我们,他父亲姓王,母亲姓良,两个姓氏合起来,再加一个“辰”字,就是他的名字。
良辰,的确是个很好听的名字。后来听过一句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我就会下意识地想起他的名字来。不知道他父母当时为他取名时是怎么想的,会不会也是因为这句唱词而为他取的名字。
我和他并不怎么熟悉,但我却一直记得这么一件事。
就是有一次下雨,很多同学都没有带伞,我也没带。他母亲看到了,就让他把他的那把伞借给我。我当时不好意思要,就连忙推脱,他一直坚持着把伞给我手里塞。没办法,我只好说,我已经借到伞了。
后面的确是借到了,借了一个家就住学校附近的一个同学的伞。
那天雨很大,他有一把伞,他母亲一把伞。但如果他把他的伞借给我,那么大的雨,就剩一把伞了,两个人肯定都会淋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