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喜欢”和“爱”,不过是因为得不到、不甘心罢了。
我们羡慕别人有,自己却没有。于是,我们嫉妒,我们不甘心,我们不择手段地想要得到。
可是,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之后,却总是郁郁寡欢。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并不叫“喜欢”,也不叫“爱”,更不是“爱而不得”的不甘心,仅仅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罢了。
不论是针对人还是针对物,都是一样的。
长平公主真得爱周世显吗?就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却被竹桑一语道破。
世界大抵就是这般矛盾,作为局中人的我们往往看不透自己,却总是被外人一眼看穿。
最可笑的是,我们总是奢望着事事顺心、圆满,然而,这世间最难的事便是如愿以偿了。
正如竹桑所说,偷来的幸福,迟早是要还回去的。
有些人,有些事,如那夜空中的明月一般耀眼,却可望而不可即。
即便周世显并不是明月,但竹桑却始终记得,她并不是真正的长平。
长平公主终究还是来了,竹桑想,她们终究还是要做回自己的。
但此时,竹桑早已习惯了周世显的存在,她开始舍不得了。
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也一样吗,习惯了某个人或某件物品的存在之后,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依赖。
我们渐渐忘记了有些物品并不属于自己,我们习惯性地将它归为自己的物品。有这么一天,物品真正的主人要拿回属于他们的东西时,你才意识到,哦,原来它并不是我的。
但此时,你已经开始舍不得了。
这时,或许我们都会觉得长平很残忍,想要毁掉一切。
是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不也一样吗?我们不喜欢别人染指自己的东西。
自己得不到,别人却得到了,就这样,被嫉妒冲昏了头脑之后,我们不顾一切地想要毁灭它。
竹桑说,爱一个人到底有多不自信,才这般小心翼翼。
是的,周世显爱长平吗?只有周世显自己知道。
感情这事,不怕“爱与不爱”,就怕“日久生情”。
长平怕了,她怕周世显会真得爱上竹桑。所以,她选择不顾一切地想要毁掉这一切。
仔细想想,又觉得长平好可怜。
本该属于她的,却被她的父皇硬生生地给了别人。与其说竹桑一无所有,倒不如说长平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
竹桑还有周世显,不是吗?可长平呢?她才是真正的一个人了。
周世显真得不知道自己的枕边人就是竹桑吗?长平不顾一切地想要杀了竹桑,真的仅仅是因为害怕周世显爱上竹桑吗?崇祯帝为什么一定要让她们互换身份,真的只是保护长平那么简单吗?花灯节那一晚又是怎么一回事?长平在大明王朝覆灭后去了哪里?为什么又突然出现了?竹桑看似活得漫不经心,却比任何人都活得清醒。那她最终为什么要打翻烛台,让自己活生生地葬在火海里呢?她最终并没有去凡间,她为什么突然释怀了?“之子于归”,真得只是为了等那个人吗?
……
故事未完待续。
可能收尾有点仓促了,故事的漏洞和疑点也没有讲的特别清楚。但我会努力把故事写完整的。
后面还有番外,分别是周世显、朱媺娖的独白。
诚然,这个故事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但我并没有完全按照历史亦步亦趋地写下去。
竹桑是历史的见证者,却又完全不是。
周世显和朱媺娖是历史上真实的存在,但也不完全是。
当现实与梦幻碰撞,当历史遇见历史,有些事,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