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来到长沙的这几天,这一幕在人来人往的地下通道已经不足为奇了。或许应该之于我们这些新生来说,它已经是司通见惯的事了。
那个乞丐躺在地下通道学生或行人经过最多的地方,他的旁边放着一个碗,碗里有几张币值为一元的纸币以及几个币值为五角的硬币。
远远望去,那碗,似乎已经年代久远了,远到我根本看不清它原本的模样。碗上的裂痕如我们掌间的纹路,错综复杂且参差不齐。不知是因为长时间置身于一片空气油腻的小吃街里,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碗的边缘有一层厚厚的污垢,在光照下乌黑发亮。像雕刻精美的柱子上有一个很明显的且毫无章法可言的“某某到此一游”一样,久远韵味不再,反显得与周遭的繁华格格不入,那般粗俗,碍眼。
那乞丐,头发有些花白,衣服不怎么破烂,只是有些脏罢了。他背对着我们,我只能看见他的侧脸。许是放学后那会人多了,他抬头向身后看了一眼。眼神甚是慵懒,带着刚刚睡醒的惺忪,以及被吵醒后的一点愠怒。若仔细看,还是能看到那一闪而逝的怒意,只是那怒意并不怎么明显。他的胡子也有好几天没有刮了,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的感觉。
看到这一切,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又该以悲悯,还是以不屑或质疑,来面对这所谓的“乞讨”?
他为什么要乞讨?我想出了无数种可能:他是不是一个人,并没有妻儿;他是不是被子女所遗弃,他们让其自生自灭;他的子女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只留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也没有什么收入,只能靠乞讨来生存;他是不是忍受不了家里的矛盾与冷言冷语,选择一个人生活,却没有什么收入……这部分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原因。
那么,是否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呢?那就是,他是一个骗子,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利用他伪装的身份,来骗取钱财……这部分是大多数人不屑或怀疑的原因。
我该相信这是真还是假,我该施舍还是选择无视?
但是,我最后并没有像最初遇到这种情况时那样伸出援助之手。
第一,我是学生,我用的是父母的钱,他们挣钱不容易。
第二,即便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天天给你一元钱。
第三,你很健康,你有手有脚,你哪怕捡破烂,都可以养活自己。为什么一定要乞讨呢?
……
不止是一个人这样。
还有一个老奶奶拿着帽子跑到我们军训的操场上一个一个要钱。但是也有另一个老奶奶捡塑料瓶来卖钱。
我后来问她,为什么不和另一个老奶奶一样选择去乞讨呢,她说,学生都是孩子,给你们要什么钱呀,再说,我有手有脚,自己可以养活自己的。
这些话让我想到了我那遥远的故乡里那些为了生存而捡拾破烂卖钱的老奶奶与老爷爷们。
风中,雨中,寒冬腊月里,炎炎夏日里,四季轮回,一切都在改变,永远不变的是他们。他们更值得我去铭记。
我曾经遇到过很多种这种情况,事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我总是安慰自己说,我宁愿被骗,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
我后来怕了,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后来再遇到这种事,我都会小声给他们说,对不起!
有时候为了安慰自己,我会在心里不断地对他们说对不起对不起,仿佛这样,我就不会愧疚了,或者说愧疚感减少了那么一点点。
原谅我,我不够高尚,我也是个俗人。我能做的,只是,小声地在心里对你说,对不起。
我该怎么办?
我不是活佛,也不是耶稣,更不是菩萨,我改变不了这些,更改变不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我能做的,只是一句无济于事的“对不起”。
我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