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词名词简释《诗词读书笔记》六十二(接六十一期)

(2021-12-09 10:48:57)
标签:

杂谈

39、《三叠》是重叠的意思,就是指这一首词的段落需要重叠。重叠三次的称三叠,也就是分三片,而每片的句数和每句的字数都不要求相同。

《四叠》就是词分四片。

40、《摘遍》:摘遍的性质和“序

”相同,是从大曲散序或中序中摘取一遍而成,单谱而独立演唱的。

41、《散词》:散词是用来单独歌唱的,又称寻常散词,与成套词及大曲相对而言。今天读到的一首一首独立的词,都是散词。在词的五种体裁中,散词是主要的一种。

42、《联章词》:有一题联章,分题联章和以词来演故事等区别。一题联章即只咏一个题目,

而以几首词相联演唱,如收入宋人曾糙编的《乐府雅词》中的《九张机》,就是九首相联而只咏一题。分题联章指用一个词调而咏不同事物,如宋人潘阆作的《忆余杭》所咏的就是内容不同的四时八景。至于演故事的,在北宋时期乐坊常用一曲连接歌唱,有每一首词演一件事的。如《伊州遍》,多首词演一事的,是有歌有舞,称为“转踏”,又称“缠达”,如宋人赵令畤的十首《蝶恋花》就是这种类型。

43、《成套词》:据任讷。《词体表》说,成套词包括鼓吹词、诸宫调、赚词三种。是合几种曲子而成的。鼓吹本军中音乐,马上演奏,后来收入乐府。最初的吹鼓曲并不成套,到宋代的鼓吹词才成套数。诸宫调是合几个曲调而组成一个整体乐曲。一般乐曲一曲一个宫调,集若干宫调以成诸宫调。赚词是取同一宫调的曲子若干首组成的,与诸宫调有近似之处。赚词也有瑄、演故事的,只是没有流传下来。

44、《杂剧词》:杂剧是宋代官家宴会时供娱乐的游艺项目。杂剧中的词,有用法曲的,有用大曲的,也有用诸宫调的,没有专为配合杂剧演唱的独立的杂剧词。

45、《序》:词中有序这一种类,如《莺啼序》、《霓裳中序第一》等。它是从唐宋大曲散序或中序中摘取一遍制成的。

46、《敦煌曲子词》指清光绪年间在甘肃敦煌县的一个石窟里发現的几百首写本的曲子词。这些词是唐朝的民间词,它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現实。其中有描写在异族侵略下,沦陷区人民怀念祖国的爱国感情的,如《菩萨蛮》的“敦煌古往出神将”等等。敦煌词中也有描写征夫和思夫感情的,如《鹊踏枝》的“巨耐灵鹊多漫语”等等。有反映商人生活的,如《长相思》的“哀客在江西”等等。有表达妓女痛苦的《菩萨蛮》的“枕前发尽千般愿”等等。

由此可知敦煌词所反映的生活面相当广。它的形式也有很多样,如小令、长调,风格朴素,语言清新。虽然在内容上有糟粕,艺术手法也还粗糙,但从上述这些特点看来,在词的初期发展历史上,还是有它重要的地位的。

47、《花间集》:五代时后蜀人赵崇祚编的一本词选,一共选了五百首词。欧阳炯作的《花间集叙》说:“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这是说豪门贵族、佳人们,将词写在花笺上,举纤纤之玉指,按着拍板来唱。他们所写的都是清丽文辞,用来配合娇柔舞姿。他选的作家,从温庭筠,皇甫松,韦庄到和凝、孙光宪、李珣共十八家。欧阳炯序作于后蜀广政三年。那时温庭筠已死七十多年。皇甫松、孙光宪几家都不是西蜀人,之所以把他们选在一处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作风与西蜀人有共性。华丽的字句,婉约的表达手法,集中来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花间词派整体。

48、《花间词派》,唐未、五代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主要词人有伟庄、牛希济、欧阳炯、鹿虔扆、李询、牛峤等。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但只继承了温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过于雕琢的柔而软的词风,多数作品尽力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辞藻艳丽、色彩华美。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缺乏意境的创造。其中也有少数作品能脱去浓厚的脂粉气,具有较为开阔的生活内容。而以韦庄较高,其他人也有不同于花间派的词作。花间词风直接影响了北宋的词坛,直至清代“常洲词派”。

词名词简释《诗词读书笔记》六十二(接六十一期)

词名词简释《诗词读书笔记》六十二(接六十一期)

词名词简释《诗词读书笔记》六十二(接六十一期)

词名词简释《诗词读书笔记》六十二(接六十一期)

词名词简释《诗词读书笔记》六十二(接六十一期)

词名词简释《诗词读书笔记》六十二(接六十一期)

词名词简释《诗词读书笔记》六十二(接六十一期)

词名词简释《诗词读书笔记》六十二(接六十一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