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接《词名词解释、读书笔记》五十九期:
26、《煞拍》意义和歇拍相同。
《结拍》意义和“歇拍”、“煞拍”相同。
27、“断章”指一首词的末几句。
“转调”由于每一个词调都属一个宫调,凡是词调不按原定格式,而增减字数或改变句式,以致转换宫调的,叫做转调。
28、“孤调”凡是一个词调,到宋末为止的作品中只有一人用过一次,再没有发現此调的第二首,这个词调就称为孤调。
词调成为孤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种词调是这首词作者创制的。以后连他本人也没有再用过,别人也没有用过;另一种情况是这个词调除現存一首,也许还有人填过,但没有流传下来。
29、《双拽头》凡是三片词的前二片字句相同的,称为双拽头。这种体式,前二片字数总比后一段短,有如后一段的双头一般。双拽头的词调有《瑞龙吟》、《绕佛阁》等。
30、《三换头》三片词每段开头一两句的句式不同的、称为三换头,意思是每一片换头,共三次换头。词调有《兰陵王》、《戚氏》等。
31、《倚声》《依声》、由于词在最初是配合乐曲写作的,所以作词都是依据某一乐曲。后来词与音乐分离,作词人也根据前人作品声律填写。“倚声”“依声”就是依照声律填词。《寄声》意义与“倚声”“依声”相同。
32、《调寄》有的词作者,在词的题目之下写上“调寄”某一词调,如《调寄满江红》、《调寄清平乐》等。这个调寄就是指所用的词调,是依据某一词调的意思。
33、《曲名表》是民间词调的最早记录,它记录了当时教坊妓女所唱的三百多首曲子。
34、《大遍》指曲调在音乐上所歌的遍数。据任讷《词体表》,大遍包括法曲、大曲、曲破三种。法曲本是道覌所奏的乐曲,是只歌不舞的。有《破阵乐》、《一戌大定乐》、《长生乐》《赤白桃李花》、《霓裳羽曲》、《献仙音》、《献天花》等调。
35、《大曲》起于唐代,是一曲多遍,由许多部合奏乐曲。至于大分遍,则有于乐调快慢高低的分别,根据乐调不同情况而分遍。并以大曲不同遍而制成词调,如《六幺令》、《伊州令》《大圣乐》等词调。本属于大曲一遍,而后分裂出来成为独立词调。“曲破”在唐代已出現,即将大曲破开,取其中一遍编成歌舞,如《凉州彻》、《伊州遍》、《霓裳中序》等。这些乐曲有声无词,并且在舞蹈中寓以寓以故事,与唐人的歌舞戏有近似之处。
36、《正体》有的词调有多种体式,有的只是平仄,字数和句数不相同,有的连用的韵是平是仄都不同。因此总要以某一首作品定为标准体式,这个标准体式称为“正体,”又称正格。
37、一个词调如有多种体式,凡正体以外的其它体式,都称变体,又称别体、变格。凡属平调改仄调,或仄调改平调的变体词,又称变调。
38、《单调》词由于长短形式的不同,在词中的分片形式上也有不同。全词不分片的称为单调。
前一篇:卜算子、两首(新韵)
后一篇:参观中山舰搏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