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接第五十五期):
12、自度曲
指根据旧谱,自己创制的词曲。也称“自制曲。”宋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四卷本卷四标题“自制曲”,而分题小序则称“余每自度曲”。
13、《今曲子》词的别名之一。
《重头》唐宋词中,上下片声调同者称为“重头”。元明以后,一般常将两叠的词称为双调。
14、《换头》
通常指词的下片首句和上片首句,句法不同,或称“过变”。但换头是为了乐曲过拍后另起一点,并非常从字从字句定格出发,所以有时也包括上下片句法相同者在内。
15、《令》
又称小令或令曲。令这名称,源于唐代酒令,一般地说,令词乐调短,字数少,最少的只有十六字,如《十六字令》。令的字数也有多的,如《六么令》有96字,《胜州令》则多达215字,这些虽名为令,实际已不属令了。
16、《引》
在唐宋大曲中,有引歌的名目。引歌即歌前的意思。词中的引,多截取大曲中前段部分制成,一般地说,引词比令词、乐调略长,字数也多,引词字数最少者是《翠华引》、《拓枝引》都是24字。引词字数也有多的,如《迷神引》达99字。
17、《近》
又称近拍。在乐调长短,字数多少方面略近于引。近词字数最少者是《好事近》,有45字。近词字数也有多的,如《早梅芳近》有82字,《剑器近》有96字。
18、《慢》
慢曲简称慢。慢曲子与急曲子相比,声调延长了,因此,慢词的字数也随之增加了。
一般地说,慢词较令、引、近词乐调要长,字数也多。字数最少的是《卜算子慢》,也有89字。比《卜算子》多出一倍以上。
19、《偷声》
偷声同减字的情况相同。词人依谱填词,在句度声韵方面均有一定的格式,但当时在声腔方面仍可以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片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词人不但将上、下片第三句各减去三字,而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象这种平韵是从别处偷来似的,故名《偷声木兰花》。
20、《减字》
是指在原词调的基础上,减去若干字,使句法,字数稍有变化,形成一新的词调。如《木兰花》原为七言八句,将上、下二片一、三两句各减三字,使上、下各成为四言、七言、句法,成为《减字木兰花》,音韵也随之有所改变。
21、《转调》
填词术语。即增损旧腔,转入新调。《词谱》上说:“转调者,摊破句法,添入衬字,转换宫商,”自成新声。转调以后作成的词,有的用韵不同,如《转调贺圣朝》由原押仄韵转为押平韵,《转调满庭芳》由原押平韵部分转为押仄韵。有的句法、字数也不同,如《转调踏莎行》,由《踏涉行》的58字增至65字。有的则没有大的不同,如《转调蝶恋花》与《蝶恋花》相比,仅上片第四句及换头处平仄不同。
22、《摊破》
又名“摊声”。指乐曲节拍的变动所引起的句法和协韵的变化。或多数句合成少数句,或少数句破成多数句,字数随之有所增减。如《浣溪沙》上下片的末句,原为七言一句,句末协韵,而《摊破浣溪沙》就破七字为九字,成为三言三句,句未仍协韵,名为《摊破浣溪沙》。又《摊破丑奴儿》于上下片末,各增二、三、三言三个短句。
23、《犯调》
词中犯调有二种。一为宫商相犯,即取各宫调的声律合成一曲,使宫商相犯以增加乐曲的变化。有三犯、四犯、八犯之称,如《花犯》、《凄凉犯》、《四犯剪梅花》等。但限于“住字”(全曲末一字,或称杀声)相同的调子方可互犯。二是句法相犯,即集合各调中的句法而另成一调,如陆游的《江月晃重山》词,是由《西江月》,《小重山》二词的句法集合而成。
24”《促拍》
亦作“簇拍”。繁声促节的意思。即所谓“急曲子”,相当于現在的快板。由于快,字数比原来的多,如《促拍采桑子》有56和62字,比原来44字的《采桑子》多。
25、《过拍》、《歇拍》
《过拍》意义和“过片”相同。拍是指节拍。
《歇拍》是指词的一段或一首终了,节拍停歇。一般都指一段词或一首词的末句。
(未完待续)
。
前一篇:念奴娇、九月九日的思念‘
后一篇:风入松、秋感(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