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2021-08-16 12:19:56)
标签:

杂谈

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学发展史上,地位显著的作家却寥寥无几。北宋末年,词坛上众星罗列,光辉灿烂,此时却忽如天上出现了光华夺目的织女星座:济南人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著名的金石家赵明诚的妻子。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她和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她和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金石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建康,她就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晚年。她以她惊人的才华,高步词坛,雄视侪辈,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卓越的女词人。

李清照不但在创作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又是词坛上最早一个词评家。她熟悉音律,掌握高度的艺术枝巧,高视阔步,目无余子,简直不把欧、晏、苏、黄等人放在眼下。但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当时便有人掇拾她“改嫁”事,加以讥讽攻击。宋代的道学家本来就瞧不起妇女,强调“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不料李清照却是个在言论和行动上都不受这种羁勒的人,道家自然把她看作眼中钉,再嫁一事,竟成了她的一条罪案。

一、李清照的创作以曲折细腻见长

她 能把一些非常纤细的事物或感情,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再现,不但以豪放见长的词人望尘莫及,便是一般婉约为宗的作手,也相形见绌。有人称赞的“宠柳娇花”、“绿肥红瘦”,也有人赏识她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固然都是警策句子,标举出来,未赏不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力,但还不能说是李词的最大特色。乃是开辟了词坛中的“微观世界。”她能从极微细处写出人物,传出感情,文心之细,是前人未达到的,也是后人不容易学步的。我们如果不从这方面去观察李清照,仅仅欣赏她的那些警句,实在远不足以理解这位历史上享誊最高的女词人。

下面这首短短的《诉衷情》就是代表作: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此词写的只是一件小而又小的事。那天晚上,她喝了不少酒,醉的历害,卸妆时夜巳深。侍女也是一时大意,把她插鬓的一枝梅花给忘了,没有卸下来。待酒意渐退,已是下半夜。在朦胧中,只闻到一阵阵强烈的香气。弄得她很不舒服,不久竟醒来,再也睡不着。心里恨这香气,刚刚恰好梦到丈夫从远地归来,蓦然聚首,彼此都很高兴。不想一句话未出口,一股香气冲破好梦,变成了好梦不成了。这时睡意全无,却惹起了念远情怀,闲愁却缠绕不开。她只好披衣起床,这时天还未亮,那来的香气?翻床被才发现是一枝压着的残花,这才明白。把花枝拿在手中,下意识地一瓣瓣撕下花枝上的残蕾慢慢捻碎……。这首词写的就是这些。你看,事情多琐屑,而写来多么细腻,表达人物何其曲折幽深。

二、李清照的词,曾被前人称为婉约派之宗。当然词分宗派之垒,划分豪放婉约之堑,本未必恰当。就清照词说,总的风格虽倾向婉约,但也有象《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风格豪放的作品。所以有人认为,她兼有婉约豪放之所长,如曾植《菌阁琐谈》所谓:“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然而,认为李兼有众家之长,而又蔚然独成一家,是历代文学史文艺批評家的多数看法。

三、李清照的词音调清新,格力高秀,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显著特点,是她的词能和生活相激荡。她的一生,前期是青春憧憬,是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在后期是孀居的孤苦,是萧条流离的凄惶晚景。她个人生活境遇的变迁,在作品中得到鲜明的反映。故其词早年多清新妍媚,如《点绛唇》“蹴罢秋千”中塑造少女那多情的内心世界和妩猜婀娜的外表情态,形象鲜明,活泼而富有生趣。另外象“眼波才动被人猜”《浣溪纱》;“多情自是多沾惹”《忆王孙》。这些语句。天真娇艳,落笔无所顾藉,直将少女情绪和盘托出。抒写离愁别恨的,她婚后。生活美满幸福的艺术家庭中。她和赵明诚两人伉丽相爱。如《一剪梅》、《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这些传诵一时之作,都极其艳丽,极其温存。细腻地表白了她少妇心理,透露的是真实情操。

靖康之乱,自南渡后,她饱尝了人世凄况味。直至晚年,更是满目愁惨。因生活环境之变易,故所作词一变而为苍凉激越。后期之作,所表现的是那种伤离感乱,凄楚哀苦的心境和悲痛的感情。她绻念国家,怀念着已失去的北方领土。如《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表现了她对沦陷的中原故乡的深切怀念。

如《永遇乐》她把自己与民族的命运溶合在一齐,抒发自己的幽愤。后来辛弃疾读了这首词,为之深受感动。刘辰翁咏《永遇乐》,曾为之涕下。词表現的爱国思想和艺术成效竟给后人如此强烈的感染力量。如她的《采桑子》、《孤雁儿》、《渔家傲》等,特别是她的《声声慢》更是后期词中的杰作。概括而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自己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境界之逼真,情绪之迫切,写尽了她茕独凄惨的天涯沦落之悲。她晚年的遭遇,国破家亡之恨,流离患难之苦,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以至构成了她后期那种忧愤深沉,凄壮感怆的词格。

李词早期的词与晚期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枝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一-李易安体。

四、在中国词史上,她还是最早提出和触及词学理论的作家。这些理论集中体现在她所写《词论》一文中。

《词论》叙述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缺点及创作标准。《词论》中指出三个要点:

一、词的雅俗问题,不满柳永的“辞语尘下”,浑成,不满张先、宋祁诸家“有妙语而破碎”。

二、词的音律问题:协乐,要分别五音六律,和清浊轻重,不满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句读不茸之诗”;

三、词,别是一家的解说。

典重,不满贺铸的“少典重”,铺叙,不满晏几道的“无铺叙”。故实不满秦观“专注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

她依据这些要求,提出了“别是一家”之说。主张分别诗词畛域,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应作不同对待。就这方面说。是合理的。各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应有它相对的独立性。词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而后形成的,它有自己的固定形式,发展規律和创作方法。词从晚唐五代到北宋末年,一直局限于“艳科”面目,柳苏两家发后崛起,从词的内容和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规模,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都是必要的举措。

李清照关于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是极大的,直至明清之间,李渔诸人论词,有“上不似诗,下不似曲”的要求。就是沿循此说而来的。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词论》不但是宋代词坛上的独特见解,有组织条例的第一篇词论。并且是我国妇女作的文学批评第一篇专文。她继承了婉约派词家的发展道路。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以她对艺术上的加以求精,和文艺上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也超过了他们。她的后期作品有时还兼有豪放派之长,使她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浅谈李清照词的特点《诗词读书笔记》五十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