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诗词读书笔记》四十五(下)

(2020-09-11 22:11:16)
标签:

杂谈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作了十年幕僚,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后李失势,内调为可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了唐帝国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之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诗歌,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杜牧的诗歌,具有思想敏锐,情怀旷大的特点。论其风格,则可以用“清新俊逸”来概括,他的长篇古诗如此,七律、七绝也是如此。这与李商隐恰恰相反。杜牧的咏史诗。显得锋芒毕露,锐气逼人。《题桃花夫人庙》云:“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息妫是春秋时息君夫人(息,古国名,相当于河南息县西南),故称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据左传载因蔡哀侯向楚王称赞了息夫人的美貌,导致楚灭息。息夫人被掳进楚宫,后来生二子,即堵傲于成王。但她始终不说话。楚王追问其故,她答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息夫人的遭际不幸,及她无言的抗议,在旧时一向被传为美谈。诗人前两句用诗歌形象概括了一息夫人的故事。但到了第三句,笔锋突然一转,一针见血提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金谷园里的绿珠和楚宫里的息夫人,同样是以美色招至亡国破家之祸的。前者坠楼而死,以死殉情,而后者则忍辱偷生,还生了两个儿子。两相对比,问题不是很清楚了吗。这诗结语对绿珠的赞叹,也就是对息夫人的鞭挞。绿珠,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金谷即石家名园。权贵孙秀因向石崇求珠不得,矫诏收祟下狱。石祟临捕前对绿珠叹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含泪答“当效死于君前。”遂坠楼而死。小杜笔锋之锐利,有如匕首投柱。

有的诗借历史题材讽刺统制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中两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诗里通过人们所熟知如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你《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咏史诗則带有明显诗论特色。如《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议论。他这种论史绝句的形式,后来颇多人

效仿。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冶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杜牧把周瑜的胜利,故意完全归功于偶然的东风。他所以这样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

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罢了。

杜牧一些写景诗,虽不象李商隐那样秾丽,然气韵清拔,格调高雅。例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这些诗,词彩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杨,可以看出他才气仍俊爽与思致活泼。同时也闪耀着诗人飘逸豪爽的个性光辉。读之使人胸襟顿开,产生一种郎爽向上的激情。凡此种种,既能见出杜牧诗歌艺术风格的统一性,又见其艺术手法多样性。

但他的诗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诗带有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伤感情调。缺发理性的光彩。而《遣怀》、《赠别》、《叹花》等诗,更是专写征歌狎妓的颓放糜烂生活。饮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风气,杜牧的这类诗更为后来无行的文人所称道。这些作品无疑是他诗中的糟粕。

李商隐和杜牧一生遭遇相近,他们胸怀经国大志,以振兴唐王朝为己任。但由于统制者昏聩。险恶的政治环境处处压抑他们,使他们无法脱颖而出,施展不了抱负。所不同的是李商隐在自己理想势将破灭时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苦恼中,最后雄心归于幻灭。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则形成了一种低回往复,一唱三叹、词工意深。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而杜牧在报国无门时。不免流露出忧伤,但他执着于理想,并企望以“知兵重兵”来拯救唐王朝。他这种对兵法的特殊嗜好,使他成为唐代独一无二的诗人兼军事家。也淘冶了他倜傥权奇的气质和个性,继而为诗文,就形成了他那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但在创作实践中,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浅谈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诗词读书笔记》四十五(下)

浅谈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诗词读书笔记》四十五(下)

浅谈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诗词读书笔记》四十五(下)

浅谈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诗词读书笔记》四十五(下)

浅谈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诗词读书笔记》四十五(下)

浅谈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诗词读书笔记》四十五(下)

浅谈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诗词读书笔记》四十五(下)

浅谈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诗词读书笔记》四十五(下)

浅谈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诗词读书笔记》四十五(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