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赋这一文学概念,本来不是一种文学体裁,而是文学的表达、表現手法。赋在诗经中,又是"风、赋、比、兴、雅、颂"的六义之一。其特点是:不用比喻,不假象征,直书其事,把要说的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使人一读而了然与心。赋在这里又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
最早把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写的,是战国时期的荀子。他写的赋采用君臣问答对话的方式,每篇写一件具体事物,篇幅短小,语言简朴,句法较整齐。既有押韵的诗,也有无韵的文,是前所末见的詩文混合体。它的结构形式,对后来的赋体,影响很大。后来的赋,多采用对话问答,铺陈其事,韵文与散文结合的方式叙写。
楚末宋玉,汉初贾谊、枚乘等内容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或以物拟人,借物言志,或借古喻今痛陈胸臆。篇幅开始变长,内容由单一说理,而转为说理、叙事抒情多样化。语言生动而有文彩,叙事铺陈而不繁冗,用字繁富而很少冷僻。想像丰富而不奇约。如宋玉的《风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枚乘的《七发》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辞赋名篇。但因西汉前期国力刚由弱变强。上层领域仍为黄老思想所统治。在文学方面祟尚简朴排斥繁褥,故赋体文学末能得到充分发展。到了武帝时期,赋体文学才兴旺发达,而登峰造极成了汉代的正统文学。
枚乘(?一约前140)字叔,淮阴人,汉初重要的辞赋家。.生活在文景时代,初为吴王濞郎中,后为梁孝王门客,"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及武帝即位,乘巳年老,乃以车蒲轮征乘,道死"。《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存《七发》一篇.是他的代表作。《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一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新体斌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新体赋的散文化以及经常使用排比整齐的句法,特点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都与这一根本特色有关。
《七色》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它引起了后代许多作者的模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林"。例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等,但都不及枚乘的《七发》。
武帝时代是辞赋最兴盛的时代。《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的赋,不算杂赋,共七百余篇,其中武帝时就有四百余篇。司馬相如是这时期的最大代表作家。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一前118)字长卿,本名犬子,因慕蔺相如的为人而更名相如。今四川成都人,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汉赋由司馬相如大赋的出现而进入鼎盛期。他是汉大赋众多作者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赋继承了《诗经》的颂,《楚辞》的铺陈,荀赋的咏物,宋玉,贾谊赋的抒情等特色,发展創造了大赋的体制,后来的赋家无不追随他,模仿他.
《汉书、艺文志》载:他的赋有二十九篇。現存其名下的有《子虚上林》、《哀二世》、《大人》、《长门》、《美人》五篇。《文选》录《子虚》、《上林》两篇为其代表作。《长门賦》对后代宮怨文学影响很大。他的赋特色是:一,结构宏伟,气魄雄大,学识渊博,想像丰富。他说"赋家之心要包括宇宙,总览人物"。二,用字奇僻,语汇丰富。三,不失讽谏的作用。四,某些篇章善于抒情。最突出的是《长门赋》。不愧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子虚》,《上林》赋在汉赋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汉书、文艺志》记载:至东汉班固时,汉赋巳有九百余篇,作者六十余人。汉代著名的赋家有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汉赋遂成为文学史上赋体文学的的高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