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大乌江-24年3月红渡村抢渡乌江廻龙场战斗指挥部旧址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4年3月3日
红军抢渡乌江廻龙场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大乌江镇红渡村,这里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一师强渡乌江回龙场渡口时设立的指挥部。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时,当地一伍姓老百姓主动让出房屋让红军办公,这栋旧木房就是当年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参谋长胡发坚的办公地点。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发起突破乌江战斗。3万余红军扎竹筏、搭浮桥,突破波涛汹涌的乌江。
如今这组老屋依旧保存完好,革命烈士曾经在这里战斗、居住过,这里留下了他们进行革命斗争时大量印迹。屋内陈设与普通农家并无两样,显示出革命先烈们及其清贫与廉洁。
1934年12月下旬,中央红军进抵乌江南岸,国民党蒋介石命令薛岳率20万中央军“追剿”红军,企图将红军歼灭于乌江以东、以南地区。1934年12月31日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瓮安猴场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分别从余庆县回龙场、瓮安县江界河、遵义县(今播州区)与开阳交界的茶山关,突破国民党黔军防线,强渡乌江天险,挺进黔北。
乌江,是贵州境内第一大河。历史上的乌江被称作“天险”,在构皮滩水电站修建前,原有库区河道弯曲、水流湍急、险滩密布。自古就有“横走天下路,难过乌江渡”的说法。
乌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英雄河。
在乌江河畔,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回(廻)龙场渡口,是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天险第一渡。现在,上游的江界河、茶山关两个渡口战斗遗址已被淹没,电站大坝下游的余庆回龙场渡口是红军突破乌江唯一保存原貌的渡口。
上图远处红五星处,即为廻龙场渡口的标志。
90年后的今天,乌江两岸山峰仍然险峻,风光独绝,堪称画廊。临江远眺,眼前的乌江,江面宽阔,水平如镜,全然不见90年前红军强渡乌江时那条水流湍急的天险。
2008年乌江下游的余庆县构皮滩水电站建成蓄水后,抬高了水位,将原本湍急的水流变成了平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