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小课题《小学中段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参考资料1
(2019-06-07 09:53:09)区级小课题《小学中段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参考资料1
高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中段“仿写式”片断习作教学模式研究
——《我喜爱的水果》读悟—仿写片段习作教学设计
模式特点:
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读懂文本,领悟作者观察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练习方法,仿照文本学习表达自己的生活。在多次练习中逐步将方法转化为能力。
模式流程:
回顾课文,法随文悟—观察实物,口随心动—运用方法,笔随情游—共赏共评,文随意生,用法
习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掌握静物观察的基本顺序。
2.学习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一边观察,一边想象。
3.学习作者抓住水果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习作,写出鲜活有趣的片断。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真正学会用眼、耳、鼻、手、舌去观察、了解生活,摄取生活素材,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
2.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感悟写水果的方法。
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读、悟、仿、说、写、赏、评。
教学准备:
1.学前练笔:
(1)仿照《用冰取火》练习写制作东西的过程,要求写清楚材料、工具及制作的过程。通过做沙包——说过程——写过程的训练,45位同学都能在一段话内写清楚材料、工具及制作过程,但非常简单,20多个字就把过程介绍完了。用的时间也较长。经过引导、修改,有28位同学能用通顺的语言将制作过程写具体,能达到100字左右。但写字速度较慢。
(2)仿照《中国石》练习写石头的形状、颜色、大小、纹络、材质、手感等。通过找石头——看石头——说石头——写石头,45位同学能动笔,基础好的同学(23人)可以在10分钟内写100字以上,能仿照课文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来写石头的形状,用拟人的手法写石头的颜色及纹络,基本做到了通顺连贯,错别字少,标点正确。基础差的同学能在10分钟内写50字左右,知道写形状时尽量不出现“形状”二字,用比喻或对比的方式来写。但语句不连贯,内容较空洞。
综合分析:1、学生能将自己体验到的过程及观察到的物体简单写出来。2、学生知道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物体。3、学生还不能按一定的顺序对物体进行描写,写得较空洞,写字的速度较慢。
2.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1)观察了解自己喜欢的水果;(2)收集背诵描写水果的诗歌或词语;(3)制作水果头饰;(4)完成习作准备表;
教师准备:水果若干、下水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法随文悟。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现在请大家默读4——6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杨梅果?
2.每一方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读这些文字你仿佛……
3.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写得这样具体形象呢?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架起读与写的桥梁,让学生知道写水果要从哪些方面来写,怎么写才能具体形象。从而减缓习作的坡度,降低习作的难度】
二、观察实物,口随心动。
(一)观察水果外表。
1.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水果,我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它呢?
2.请认真观察我手里的桔子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什么特点呢?想到什么(眼看)
3.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想到什么?连起来说一句话。(手摸)
4.凑近闻一闻,有什么味?想到什么?(鼻闻)
引导:把刚才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连成几句话来说一说。(心想)
5.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觉器官:看、摸、闻。下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所得,看谁能说一段完整的话。(请组长负责)
6.抽生说。
(二)剥水果。
1.接下来,我们要剥水果了,请大家做好准备,听我的口令“一、二、停!”别急,马上要剥脐橙了,现在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2.脐橙的内层是什么颜色?像什么呢?里面的果肉又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
(三)吃水果。
1.我看大家都垂涎三尺了,请大家吃上一口,说说吃第一口是什么滋味。
(四)说水果。
1.小组介绍。请同桌之间把我们观察到的水果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说一段通顺的话。一会我们将举行果博会,请一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
2.抽生介绍,评价(引导学生按照板书提示从观察、抓特点、按顺序、有情感等方面评价)。
3.师小结:刚才这位同学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形状、颜色、味道,在介绍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说形状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它更具体形象,说颜色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评论员也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评价,水果奖励给你们吃!
4.看你们说得这么热闹呀!我也想把自己喜欢的水果介绍给大家,你们想听吗?
师:出示范文,读。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多种观察方法,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获得与自己平时不一样的经验,产生认知上的变化。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习作的资源,有效解决无从下笔的困难。】
三、运用方法,笔随情游。
1.你们也想把自己喜欢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就拿起你的笔,在习作超市里选择习作。把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想到的按顺序写下来,突出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哟!(10分钟内完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2.出示词语超市。这里我为大家提供了词语超市,请大家看看,便于你在习作中更轻松,让自己的习作更生动形象。
3.学生习作。老师巡视,画
4.写完的同学请反复的读读习作,先进行自主修改,然后请同桌修改,看是否有顺序,是否写具体。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体验过的事,印象深刻,思维活跃,有广阔的习作空间,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1.大家猜猜,接下来,我要和你们进行一项什么活动呢?怎么欣赏呢?我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2.师生共赏共评。(2-3人)学生读片断。谁先来欣赏评价。
读的同学请戴上自己的水果桂冠。评的同学请别上水果精灵标志。
3.四人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组长负责读文先后顺序、评价人)看她抓住了水果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是怎样描写的?是否做到了有顺序,语句通顺连贯。你给她几星?为评为最佳习作星的同学戴上水果桂冠。
【设计意图: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及时互动式评价中学会欣赏,学会有目的、有重点的围绕一个点来评价,分享智慧,体验合作、交流、收获的快乐,促进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回顾。
1.一节课就要过去了,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呢?
教学反思:
“读悟——仿写”片段习作教学模式反思
让学生模仿,主要是模仿课文是怎样观察,怎样思维,怎样表达,其目的在于学方法,掌握写作的一些规律。 于漪 老师说过:“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物,有充实的内容;而且要言之有理,由令人信服的道理,开人心窍的思想;还要言之有序,按照一定的规律联缀。”在教学前,我便找来脐橙,认真观察,并进行下水写范文,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中,一次又一次的写作过程中,才发现要让学生能写出水果的特点,就必须先引导学生学会按由整体到部分,或者由内到外的顺序观察,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才能具体地写清楚水果的某一方面。于是,我将自己最初设计的教案进行了全新的修改,决定先引导学生从外到内,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来观察脐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来进行观察,一段一段的来引导学生叙述表达。要将口语变成书面语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挺难的,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就必须及时教给学生恰当的书面语,教给学生一些优美的词语,学生在习作时才不会口语化。于是在教学时,我适时的指导学生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看到的想到的用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准确地表达出来,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表达的准确性。
经过观察,学生介绍道:草莓像一颗爱心,全身红艳艳,长着许多小点,就像人们脸上的雀斑。它从外到内都是红的,咬上一口软软的,酸中带甜,甜中透酸,红红的汁水染满了唇,染满了嘴。
樱桃,玲珑剔透,像一颗红宝石。光滑细腻的皮内有着嫩白嫩白的果肉,吃上一颗,似乎还不能完全品尝到他的味道,巴不得一大把一大把地吃。它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吃多了才发现牙齿酸津津的。原来,熟透了的樱桃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专家点评:
课后廖惠渝 老师对我的“读悟—仿写”教学模式进行了点评,他说:“三年级的习作教学重在仿写,重在写片断,此种模式是读中学写,从仿到创,符合年段特点,模式流程清晰。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顺序,从形到色到味步步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观察。选做练习时让学生有层次的选做,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试写重视同桌修改,让学生参与交流评价,促进了学生对自我习作的反思。”
附:教学实录:
一、回顾课文,法随文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现在请大家默读4——6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杨梅果?
生:作者写杨梅果是从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来写的。(贴板书)
师:每一方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生:写杨梅的形状通过与桂圆作比较。写颜色是抓住颜色的变化,由淡红——深红——变黑。写味道是通过自己吃杨梅感受到它又酸又甜。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写得这样具体形象呢?
生:我认为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过杨梅,比如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就软了,平了……他抓住了杨梅的特点,遍身长满小刺……还按照了一定的顺序,有顺序词先……随后……最后。也有自己的真实情感,感到细腻而且柔软;嘴唇上染满鲜红的汁水;越吃越爱吃。(贴板书)
师:是呀,就因为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融入自己的情感,就将杨梅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鲜活的杨梅。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来写写自己喜爱的水果。
板书:我喜爱的水果。
二、观察实物,口随心动。
师:我喜爱脐橙,谁来帮我建议一下,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它呢?
生:我觉得你可以按从外到内,先观察它的表皮,再观察里面的果肉。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
师:谢谢你!那我该抓住脐橙的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生:你可以介绍脐橙的形状、颜色、味道。
生:我觉得你还可以介绍脐橙的表皮、叶子、下面的小洞……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我们就这样来观察它吧!请认真观察我手里脐橙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想到什么呢?(用眼看)
生1:脐橙圆圆的,鼓鼓的,像个小皮球。它穿着一件金黄色的皮衣服,衣服上有许多的点,就像我们皮肤上的毛孔一样。头上有几片绿绿的叶子,就像是他的头冠。
生2:脐橙的底部(果蒂)处有一个圆圆的小洞,它似乎饱胀得裂开了嘴,似乎又像我们脸上的酒窝。
师:想象真丰富,想象得真美。这个洞还像什么呢?
生:这个洞还像我们的肚脐眼,难道这就是它名字的来历。
师: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想到什么?连起来说一句话。(用手摸)
生1:它摸起来凉凉的,它的水分一定很多,吃起来一定很舒服。
生2:它放在受上有点重,而且光滑细腻,它的果肉一定很甜,一定细腻化渣。
师:凑近闻一闻,有什么味?(用鼻闻)
生1:一股甜中带酸的味道。
生2:一股橘子的淡淡的清香。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连成几句话来说一说。
生:脐橙圆圆的,鼓鼓的,像个小皮球。它穿着一件金黄色的皮衣服,衣服上有许多的点,就像我们皮肤上的毛孔一样。头上有几片绿绿的叶子,就像是他的头冠。脐橙的底部(果蒂)处有一个圆圆的小洞,它似乎饱胀得裂开了嘴,似乎又像我们脸上的酒窝。这个洞还像我们的肚脐眼,难道这就是它名字的来历。放在手里凉凉的,它的水分一定很多,吃起来一定很舒服吧。用鼻子闻一闻,一股甜中带酸的清香味迎面扑来。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眼看、手摸、鼻闻。下面请同桌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看谁能说一段完整的话。
生:同桌互相说。
师:接下来,我们要剥水果了,请大家做好准备,听我的口令“一、二、停!”别急,马上要剥脐橙了,现在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生1:我好想吃哟!
生2:我想它的味道一定很好。
……
师:好,现在就来剥脐橙,看谁能闻到味道。脐橙的内层是什么颜色?像什么呢?里面的果肉又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
生:脱掉脐橙的金黄皮衣,它里面还穿了一件白色的毛衣,毛衣软软的,茸茸的。脱掉毛衣,就是一瓣一瓣的月牙形果肉,它们紧紧抱成团,好团结呀!
师:我看大家都垂涎三尺了,请大家吃上一口,说说吃第一口是什么滋味。
生1:甜甜的,酸酸的。
生2:甜盖住了酸。
生3:酸甜酸甜的汁水填满了嘴。
生4:就像喝了果汁。
师:我们一起观察了脐橙,也抓住了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了脐橙,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现在请拿出你喜爱的水果,同桌之间互相介绍,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说一段通顺的话。一会我们将举行水果博览会,请一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
生1:草莓像一颗爱心,全身红艳艳,长着许多小点,就像人们脸上的雀斑。它从外到内都是红的,咬上一口软软的,酸中带甜,甜中透酸,红红的汁水染满了唇,染满了嘴。
生2:大家好,我是樱桃小弟。我玲珑剔透,像一颗红宝石,光滑细腻的皮内有着嫩白嫩白的果肉,吃上一颗,似乎还不能完全品尝到我的味道,主人巴不得一大把一大把地吃我。我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吃多了才会发现牙齿酸津津的。因为,尽管我熟透了,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我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形状、颜色、味道,还转换角度,把自己当作了樱桃,真了不起。在介绍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说形状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它更具体形象,说颜色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评论员也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评价,水果奖励给你们吃!
三、运用方法,笔随情游。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把自己喜欢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呀!就拿起你的笔,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习作单上选择习作。把你最喜欢的水果的某一方面写出来吧。不管你想写什么,也不管你怎么写,可一定要把你喜欢的那部分写仔细、写具体,突出自己的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哟!(10分钟内完成。能写多少写多少,动作快的,可以写几个方面)
这里我为大家提供了词语超市,请大家看看,便于你在习作中更轻松,让自己的习作更生动形象。
生:学生习作。老师巡视,画
四、共赏共评,文随意生。
师:写完了的同学请反复的读读习作,先进行自主修改,看哪里词语用得不够准确,哪个句子没写具体。自己修改完了同桌交换修改,请出红笔,在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化“—”,写得好的句子画“﹏”,需要添加修改的请添加修改。
生:同桌进行修改习作片段。
师:大家猜猜,接下来,我要和你们进行一项什么活动呢?怎么欣赏呢?我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生:(上台读;先欣赏,夸一夸,再提建议;从形、色、味三方面去欣赏,也可以从感受上、用词、句子上去欣赏)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你们的,谁第一个来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欣赏?
生:苹果圆圆的,就像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她白里透红,红红的细丝就像小姑娘泛起的红晕。光滑细腻的表皮上嫩嫩的粉,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新鲜。它的顶部和底部都凹进去,就像是脸上对称的酒窝。放到鼻子前闻一闻,清香的苹果味让人陶醉。脱掉它薄薄的外衣,就是细嫩的果肉。轻轻咬上一口,脆脆的,甜甜的,凉凉的,真像吃了一块冰。
师:请同学来帮你评评。
生:我觉得你写得很好,按照了一定的顺序,从形状、颜色、味道写出了苹果的特点。“她白里透红,红红的细丝就像小姑娘泛起的红晕”这个比喻句也用得很好。只是我觉得你说“轻轻咬上一口,脆脆的,甜甜的,凉凉的,真像吃了一块冰。”不够恰当,我觉得用一块冰糕更好些。
师:读的同学请戴上自己的水果桂冠。评的同学请别上水果精灵标志。看来你们不仅片断写得好,还会欣赏,甚至还能提出很好的修改建议,真了不起!我看到了,在你们中,还有很多写得好,值得欣赏的片断或习作,但由于时间关系,就请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组长负责读文先后顺序、评价人)看她抓住了水果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是怎样描写的?是否做到了语句通顺连贯。你给她几星?请评出最佳习作星。被评为最佳习作星的戴上水果桂冠。
生:四人小组内互相欣赏修改习作。
五、总结回顾。
师:一节课就要过去了,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呢?
生1:这节课我收获到的写水果可以从形状、颜色、味道、表皮这些方面来写。
生2:这节课我知道了观察要调动我们的各个感官,要边看边想,要抓住每种水果的特点,运用一起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会把水果介绍得更具体形象。
生3:这节课我觉得我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