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安区教研室王海凤
长安区教研室王海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7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评课记录(二)

(2018-04-13 13:41:55)

一、听课时间:2018328

二、听课内容:

七年级1班《木兰诗》、九年级1班《热爱生命》

三、总体情况:

1.教师“教”的情况良好。表现在:教师的语文素养较好,如《木兰诗》中,老师为学生范读时,采用背诵的形式。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的对文学常识的梳理、渗透、诗词的拓展引申、历史知识的补充等,信手拈来。对学生而言既是示范引导,也是激趣激励。《热爱生命》中,老师对课文主旨进行有效的挖掘、提升,“这个人”象征“整个人类”,“狼”象征“险恶的大自然”,将教学的落脚点从文字提升到文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很清晰,《木兰诗》分三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朗读、理清文章情节。教师在处理课堂时,始终以这两个点为中心,开展活动。《热爱生命》的课堂则是以“情节——形象——语言——主旨——象征”的思路开展教学活动的,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2.学生“学”的情况不够理想。表现在:教师的设计中,缺少了对学生的设计。设计了课堂环节,但没有设计相应的学生活动;设计了教师的提问,但没有预设学生的答案。如《木兰诗》中,老师能朗读甚至背诵,却几乎没有学生的朗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落实不到位。两节课中,学生的预习都做得不扎实,而老师对此没有指导和要求;课堂中,没有对学习效果的落实检查。学生参与课堂不够,《木兰诗》第一课时是以朗读为主的,但除去老师的范读背诵外,学生朗读次数寥寥;《热爱生命》课堂上,也是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较少。当然也是因为教师没有紧扣文本,有架空分析的感觉,学生无处下箸。

四、思考建议:

1.优化设计,整合环节。尽量用一个或少个主问题串起课堂,使教学任务更集中、更明确。

2.研究教材,挖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提升课堂的高度。研究中考,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设计行之有效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研究学情,着眼学生实际,夯实基础。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学习过程。

 http://s4/bmiddle/006RQvYhzy7jENbNi7h93&690


http://s12/bmiddle/006RQvYhzy7jENdegrNb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