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2018-11-05 19:40:01)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非常重视计算教学。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整体来考虑,计算能力应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学生在进行口算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记数目,选算法,在头脑中紧张的思维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二、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正确率均不能达到规定的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普遍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同学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
2.
3.
三、培养目标
1.总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口算技能,形成自觉运用口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2.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目标(1—3年级):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口算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理进行口算,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口算知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学段目标(4—6年级):不断提升学生的口算速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训练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主动、合理地运用口算,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口算的挑战性与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活动对象
五、研究的策略和形式
(一)口算教学策略。
1.注重算理教学。通过有效途径理解算理。通过学生的手脑并用、直观演示、建立表象,努力帮助学生明确算理。
2.灵活运用口算方法,加深理解算理。
(二)口算训练形式。
1.基本练:包括三种练习形式:A视算,B听算,以及接力算。
(1)视算。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用自制的口算卡片和口算图表让学生看算式写得数。如教师出示一些卡片,拿一张,抽一张,要求学生写出得数,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算速度,也可以使学生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
(2)听算。学生边听边算边写出算式的得数。
(3)接力算。老师拿一叠卡片,让第一个学生口算第一题,随后第二、第三„„学生分别计算老师所出示的题目,这种形式口算时间短,练习面广。
2.变式练:C变式算,包括补充算式;看图填数;找规律,再速算。
3.开发练:D开放算,包括:1、有多个答案的思维开放题。2、举例算,包括他人(老师、家长、学生)举例,学生列式口算;自己举例自己列式口算。
六、具体措施
1、按计划长期训练
2、重视基础性内容
3、有选择地记忆
5、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
(1)、校对的习惯
(2)、审题的习惯
a要审清数字和符号;
b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6、开展口算能力大赛
七研究评价。
1.即时评价。对在规定的时间内口算正确率高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并加以引导;不让学生把错题带到明天,这就是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作用。
2.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等方面的评价要结合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进行。设计口算测试,要对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口算正确率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评价办法。
3.口算素养展示。组织开展口算素养展示专题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口算的方式,比如口算、听算和写算,开展年级或各班级内的口算抢答和口算竞赛等。(2)校级口算展示活动则是以学校为单位,学校每月安排一次全校学生的口算素养展示活动,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口算考级测验的题目,确定时间,根据学生答对题目的数量颁发相应的口算考级证书,对于取得最高等级证书的学生,学校为他们设置口算擂台,最终评选出本期的“口算擂主”,给孩子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口算能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