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2018-11-05 19:40:01)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非常重视计算教学。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整体来考虑,计算能力应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学生在进行口算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记数目,选算法,在头脑中紧张的思维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二、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正确率均不能达到规定的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普遍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同学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 教师在指导口算方法上统的过死,缺乏灵活性,或者盲目地追求口算方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最优化,从而导致学生机械记忆、思维僵化或者思维零乱、盲目。 

2. 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 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即俗话说的“粗心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注意的分配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情绪脆弱等。 

三、培养目标

1.总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口算技能,形成自觉运用口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2.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目标(13年级):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口算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理进行口算,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口算知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学段目标(46年级):不断提升学生的口算速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训练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主动、合理地运用口算,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口算的挑战性与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活动对象 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的策略和形式 

(一)口算教学策略。 

1.注重算理教学。通过有效途径理解算理。通过学生的手脑并用、直观演示、建立表象,努力帮助学生明确算理。 

2.灵活运用口算方法,加深理解算理。 3.加强口算说理训练,加快口算速度。 

(二)口算训练形式。 

1.基本练:包括三种练习形式:A视算,B听算,以及接力算。 

1)视算。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用自制的口算卡片和口算图表让学生看算式写得数。如教师出示一些卡片,拿一张,抽一张,要求学生写出得数,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算速度,也可以使学生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 

2)听算。学生边听边算边写出算式的得数。 

3)接力算。老师拿一叠卡片,让第一个学生口算第一题,随后第二、第三„„学生分别计算老师所出示的题目,这种形式口算时间短,练习面广。 

2.变式练:C变式算,包括补充算式;看图填数;找规律,再速算。 

3.开发练:D开放算,包括:1、有多个答案的思维开放题。2、举例算,包括他人(老师、家长、学生)举例,学生列式口算;自己举例自己列式口算。 

六、具体措施 

1、按计划长期训练  

  在教学中,坚持每天用早读5-10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同时,教师对训练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盲目的没有计划的训练,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重视基础性内容  

  基础性内容的口算训练十分重要。 第一学段的口算训练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些口算内容都是第二学段四则运算乃至后续小学、初中等知识的基础。第二学段增加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简单常用的分数加减法等,只有这些基本口算掌握扎实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口算能力。    

3、有选择地记忆  

  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和平时作业中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来记忆,让学生在练习中牢固掌握。大致有:在计算过程中用到的特殊技巧,如:6+4=105+5=10等。   

 4、关注典型错误  

  在口算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小医生,让他们进行找错、议错、改错。这样,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可以理解错误原因,能有效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也有利于学生把典型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典型错误。(错题小卷、学生纠错本、集题册子等等多种形式) 

5、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

1)、校对的习惯 

2)、审题的习惯 

a要审清数字和符号; 

b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6、开展口算能力大赛

七研究评价。

1.即时评价。对在规定的时间内口算正确率高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并加以引导;不让学生把错题带到明天,这就是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作用。 

2.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等方面的评价要结合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进行。设计口算测试,要对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口算正确率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评价办法。

3.口算素养展示。组织开展口算素养展示专题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口算的方式,比如口算、听算和写算,开展年级或各班级内的口算抢答和口算竞赛等。(2)校级口算展示活动则是以学校为单位,学校每月安排一次全校学生的口算素养展示活动,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口算考级测验的题目,确定时间,根据学生答对题目的数量颁发相应的口算考级证书,对于取得最高等级证书的学生,学校为他们设置口算擂台,最终评选出本期的“口算擂主”,给孩子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口算能力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