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活水乡中心学校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化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
【学法】
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引出周长
谈话: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片树叶飘落到地面上,被一只出来寻找食物的蚂蚁看见了,蚂蚁绕着这片树叶走了一圈。我们一起来看,这只蚂蚁是怎么走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蚂蚁行走的路程。)
课件展示小蚂蚁作运动的场景,并让学生举起手来跟小蚂蚁一起运动,然后抽象出小蚂蚁的运动路线, 提出问题:小蚂蚁运动的这条红色路线是树叶的什么?你知道这条路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让小蚂蚁来告诉我们。(课件:我爬过的一周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Flash动画小蚂蚁的运动轨迹直观形象的演示树叶一周的边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概念。】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活动二:然后再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本封面、课桌面、板凳面、铅笔盒面等等,让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
活动三:描一描,让学生描出数学书83页上面图形的周长。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
小练笔:84页第一题。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通过做84页第一题及时的巩固了封闭图形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引导探究,计算周长
2.动手测量。
(1)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
学生2:我用直尺测量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思考:如果老师给你的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总长度?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小结:先测量图形的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2)圆形等曲边的测量方法。 预设: 学生: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它的边绕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度就是心形的周长。
小结: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就可以向同学们这样先用绳子围一围,再将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这也就是“化曲为直”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形式多样的测量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测量、计算中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1.两只小猫围着各自的图形爬了一圈,都说自己爬的长度最长,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可是谁也不能说服谁,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帮它们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的转化思想。第一关以两只小猫争吵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趣味性。第二关让学生算出多边形的周长。第三关通过选裤子的这一问题,让学生明白通过测量腰围的长度,就可以选择合适的裤子,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五)归纳总结,内化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