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有效课堂提问案例分析
(2018-10-21 21:26:02)
《掌声》——有效课堂提问案例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师:“大家怎么来感谢一下老师呢?”同学鼓掌。
2、孩子们,还有一些人却常常被我们的掌声所遗忘,如果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在他们身上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掌声》。
(有效提问分析:在导入新课时,巧妙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研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二、学文感悟,领悟内涵
1、学习1、4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适时板书:忧郁、自卑、开朗、自信)
(1)谁来说一说?(解释小儿麻痹症)
(2)通过这些语句,可以看出英子是一个怎样/现在变得怎样的孩子?(适时板书:忧郁、开朗)
(关键内容处提问:围绕重点、难点来提问,有助于引发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
(3)谁能试着读一读这几句话。(教师示范读,强调朗读语气:缓慢、低沉/轻快、高兴)
(4)谁还试着读得更好?
(结合板书,课件出示对比句: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一个——说笑、游戏、跳舞)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竟然同出现在英子一个人的身上,是班中开展的一次什么活动使英子有这么大的转变呢?(故事会,轮流上台讲)她得到过几次掌声?(2次掌声)
(效果一般的提问:可让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第一次掌声是怎样响起的?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
(英子的自信、勇敢/她不自信)
你是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呀?
(问题引领,指出探究方向)
第一个句子:“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为什么会“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板书:自卑)当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为什么?指名读句子。
(在蕴含文句处提问,帮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第二句:“她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她为什么要犹豫?(怕同学们歧视/她后来去没去?为什么?---老师的命令)
(在关键处追踪提问,有利于突破难点。)
如果你此刻就是英子,是怎样的心情啊?(痛苦、矛盾)
(设计问题情境,角色互换,实现情感的共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感悟。)
全班带动作读这句话。
谁来读一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解释“骤然、持久”)
第一次掌声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鼓励)
第一次掌声后英子是怎样的反应?为什么?她当时的心情会怎样?(有效提问:抓住关键词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件出示对比句:泪水流了下来——眼圈红红的)
(2)为什么又响起了第二次掌声?(普通话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这一次的掌声还只是鼓励吗?(更多的是赞许)
(课件出示对比句:第二次掌声——第一次掌声)
当时英子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她当时的心情怎样?此刻的她又会怎样看待自已的呢?/她还是那个自卑的女孩吗?(板书:自信)
(抓住课文内容层层追问,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本。)
(课件出示对比句:
深深地鞠了一躬——立刻低下了头
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指名读。
(4)同桌合作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小学的时光是短暂而美好的。事隔多年,英子又是怎样看待那两次掌声的呢?师生合作读第5自然段。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是啊,多么难忘的掌声啊!也许十年、二十年、、、、、、甚至英子的一生都会珍惜那令她“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掌声。那么,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掌声吗?为什么会念念不忘呢?(要学会珍惜)
(由拓展处设计提问,面向全体预设开放性的问题)
四、
通过英子的故事,谁来说一说,掌声都可以传达怎样的情意?
(有效提问:抓住课文主题思想,总结全文。)
掌声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鼓励、赞扬、尊重,更是一种关爱。其实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课件配乐)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爱是寒冷中的一杯热茶;
爱是飘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只要人人都献也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