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课评课记录表

(2018-10-19 13:10:52)

城北实验学校公开课说课及评课记录表

  课型

新授课

课型

公开课

学校

城北实验学校

班级

六年级

科目

语文

 

柴彩燕

时间:   201855  星期四     上午   

教学内容

詹天佑

 

说课:

 

一、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六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篇课文叙事集中,选材典型,思路清晰,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我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中能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每个孩子对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可能遇到的问题:由于事件发生的年代较久远,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我准备了丰富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来丰富学生的认知环境。

三、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以及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传授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教学难点

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我采用导——读——议——提四步教学,以质疑引导法、朗读探究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指导朗读法、资源整合法为辅助教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所以我设计了以“读”为本,让学生经历“读中思——思中悟——悟中感”三个环节,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悟结合、动手实践等学习方法,辅助以图片、文字资料等手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实现知识教育和发展教育的双重价值。

五、教学程序

<</span>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齐读詹天佑的名言,引出课题,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杰出、爱国的工程师——詹天佑。【板书:杰出、爱国】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来组织教学,自始至终环环紧扣这两个词学习课文,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上能形成一个整体。】

<</span>第二环节>、感受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壮举,体会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1、爱国是詹天佑的魂,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呢?【课件出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2、引导学生在理解“毅然”的基础上,读出詹天佑的坚决,毫不犹豫。

    3、詹天佑不怕困难,那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板书:困难】学生自由读第23自然段,找出相关词句,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嘲笑”去读去谈。【课件出示:阻挠、要挟、嘲笑】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帝国主义者阻挠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引导学生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并补充材料【课件出示: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铁路修到哪里,侵略者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竞相办厂开矿,掠夺我国的资源。他们修筑铁路,不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要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运输他们的军队等等。】

  由于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不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帝国主义者为什么会这么猖狂?他们凭什么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我链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课件出示】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常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特别到清朝末年,清政府更加软弱无能,再加上当时科学技术落后,中国没有修筑铁路的专门技术人才,帝国主义的气焰更加嚣张。

  在理解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时,让学生观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京张铁路的地理环境图】引导学生理解“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进而感受京张铁路恶劣的地理环境。

   4、通过教师的激情小结:帝国主义国家看不起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工程师,更是对整个中国国格的侮辱!一石激起千层浪,顺势引导朗读:【点击课件出示“学习小贴士”:读了第23自然段,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我读到(               )这句话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兴奋、担心……),因为(           )。】

    5、全班交流,并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

   6、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愤怒,我们屈辱,我们担忧。我们的愤怒,也曾经是詹天佑的愤怒;我们的屈辱,更是詹天佑当时的屈辱;我们的担忧,也正是詹天佑的担忧。但是詹天佑(深情接读)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设计意图:学生情感的发展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分不开的,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品析,学生不仅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深化了情感体验,通过链接当时社会背景和京张铁路的地理环境,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并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span>第三环节>、多种方法了解修路过程,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情怀。

   1、学生仔细读修筑铁路的过程,并用文中的词语给每个自然段标一个小标题。【课件出示: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别用“——”、“﹏﹏”、“( )”在书上标出。读到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交流:

   一、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课件出示】

    A 、辨析“周密”和“精密”,抓住“精密”一词,体会詹天佑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的工作作风。

    B、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通过詹天佑的语言体会他严肃的工作态度。

    C、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

   二、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抓住“亲自、狂风怒号、黄沙满天、坠入深谷、始终坚持、翻山越岭”等重点词语谈体会。通过詹天佑的行动体会他认真、吃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学生练习朗读。通过想象詹天佑工作的场景,说说对詹天佑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抓住关键词,自悟内涵。

   2)补充资料,渲染气氛。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3)学生交流感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说、做、想的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以“读”取代教师的繁琐分析,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优秀品质和爱国精神。】
   3
、通过引导:文中的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进入“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部分的学习。
   4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在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詹天佑是如何克服的?这些方法好在哪里?
2
詹天佑确实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请同学们都来当工程师。根据不同的山势,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画出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

3)、小组内推选一位代表扮演“詹天佑”向“工程人员”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自由选择介绍“从两边向中间凿进的办法”、“中部凿井法”、“人字形铁路”。“詹天佑”一边在黑板上画图,一边解说。

4)、细读课文,对照插图,做个“小火车司机”,用你的笔做火车,在“人字形铁路”上行驶。
5)、多媒体演示,再现情境,突破难点。“工程人员”对照课文,评价、质疑,随机评说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5、小结:勘测线路,詹天佑精益求精;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又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工作中他时刻不忘为国争光,为人民争气,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板书:创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先讨论,再画图,然后演示,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启发想象,学生始终处于主动位置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发展,而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span>第四环节>、品读事件意义,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1.
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思考,联系上下文讨论: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理解“藐视、回击”,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内容是个笑话还没出世呢等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工程师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竣工。)【板书:回击】进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2、让学生谈谈读后的心情。

引导学生抓住赞叹不已一词,展开合理想像:外宾会怎样赞叹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

<</span>第五环节>、文道统一,延伸中心

   1、京张铁路修筑成功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中,他病倒了。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2、写一写:(课件出示:詹天佑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卓越的贡献,请你用对联、诗句、碑文、颁奖词等不同形式概括他伟大而光荣的一生。)

配乐学生创作

让我们面对詹天佑的铜象,朗读你所写的。(课件出示:詹天佑铜像)

十、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詹天佑

杰出  爱国

困难

回击

创新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二、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三、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课后评议记录

教师姓名

评议点滴

 

韩美娟

1、抓中心句中心词,突出詹天佑的杰出、爱国。
2
、以困难为切入点,反复体会朗读感悟,进一步感受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3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两次出示自读要求,读书的要求非常明确。
4
、初渗透头正面、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5
、引读方式多样,现场采访詹天佑让学生有融情入情之感。是一堂有真情实感的扎实有效的课。

 

赵捧娥

柴老师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以杰出、爱国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体悟杰出这一方面是时,除了扣关键词句品悟,杨老师适时补充资料,且效果显著,使学生对詹天佑杰出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帮助学生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赵晓芳

《詹天佑》这篇课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杨老师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杨老师先指导学生学习第4节:勘测线路。56两节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则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动手画,动嘴说,理解三种不同的开凿方法,进而体会到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课堂是学生的,我们应尽量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红梅

柴老师执教的《詹天佑》教学板块清晰,开篇就引导学生提纲挈领,紧扣杰出”“爱国两个核心词语,组织学生通过读、悟、交流,感受文字所要呈现的伟大的人物形象。
   
同时,针对文本中线路图这一难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文字画一画、议一议,将画与文本内容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既帮助学生减轻了理解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韩万红

在教学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柴老师采用了画一画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笔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不过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这样会比老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画在纸上的示意图进行评议看得更清楚些。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也是在铁路修筑史上的首创,我觉得柴老师在教学时对这一点强调不够。教学时,陈老师让学生示范演示了人字形线路的行驶办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难点。这时候如果能对学生的演示进行更细致地指导,那会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让学生先站板画出字形示意图,再用一支带有两个不同颜色的钢笔头的钢笔上台演示,效果可能会更好。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很明了地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感悟到詹天佑伟大创新品格。

郭巧玲

在一堂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比较远的课堂中,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陈老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内容不多,但有节有序。如两种隧道的开凿办法和字形线路的设计的动画课件展示,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这样的课件展示不仅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看得真切,感得真实,更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课文的难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赵淑霞

     听完整堂课,我感受到的是老师同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替代者而是指引者,柴老师的话点到为止,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六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逐渐加强,稍作点拨,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刚接触高段语文教学的我不小的启示,将课堂留给学生,这里的文章足够我好好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课评课记录
后一篇:过程性图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