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隐藏在对袭人和贾珍的指责背后

(2018-09-10 11:15:58)
标签:

曹雪芹

红楼梦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分类: 《红楼梦》的三种解读
连续写了这么长时间的《红楼梦》解读文章,也曾经对解读内容进行了分类,如有阴谋论视角、国内文学视角和世界文学视角几大类的内容,虽然自己对其内容进行分层分类,但我始终认为这几种角度并没有前后和高低之分,阴谋论的角度读《红楼梦》,本身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这个理由足够当成任何人拿起这本书的理由,以世界文艺复兴的角度去俯瞰《红楼梦》,也并不代表人人需要这种哲学和文化含义的赋予。http://s10/mw690/006QMcNlzy7nuNEhHWVc9&690

但有一个观点,却是我认为非常重要,就是如何在声讨声中时刻的保持警惕和清醒,这种清醒关乎我们的行为善恶,一旦被人利用严重的会带来灾难,轻则让自己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是与读书的价值方向,完全相反的一个目的倾向。
袭人在《红楼梦》中有三种形象,一种是贤一种是袭,一种是“贤+袭”,对她的争议就如钗黛之辩让人难以释怀,说起袭人的告密,我们从书中可以扒出很多的理由和痕迹来证明,晴雯、四儿和芳官的被逐有着无法撇清的干系,于是声讨开始,气势汹汹、口水涛涛。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场面,是否想起小时候我们自己看电影,首先确定其中人物角色的好坏,然后自己根据对人物好坏的判断,产生了一种情绪继续看着后面的内容欣赏,于是自己内心惩恶扬善的豪情壮志被激起,对坏人的恨之入骨,我们不自然的双手握起了拳头,眼中充满了泪水,心脏蹦蹦的跳到了嗓子眼的位置,直到坏人被惩治,好人出人头地,我们才觉得神清气爽。
这已经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完成了一次人为的“道德消费”,当我们成人之后,这种“道德消费”已经不满足于内心独自的消受,一种复杂的爱憎分明的情怀,指使自己对“所谓坏人”的讨伐,来证明自己不为人知的高风亮节,这种声讨表面是对“是非的判断”,背后何尝不是对自己高尚品质和卓越见识的刻意证明?而被声讨的人,其实早已经成为自己表达见解的附属品。
解读文章只是读书结果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内容依附于原著,其目的不是做出主观的见解,而是把故事剥出多个层面,其中对一些是非对错的情节内容,就像把故事完全的拆散打乱,分解开来,从而避免被表象“误导”,让自己产生“道德消费”的情绪,看清事情的本质,完善我们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判断能力。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贾珍与秦可卿的文章,贾珍眼泪背后的故事其中只是把故事的另一种可能的真相展现于大家,但有些人仍然开始了一场畅快淋漓的“道德消费”,以各种诋毁的言辞,暴露了他们邪恶而龌龊的嘴脸,这让读书人汗颜。
回忆起《平凡的世界》里讲述了那曾经经常发生的“道德消费”的故事,那些被批斗的苦难故事背后,就是人为的强加一种道德,然后大家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消费,我们都觉得幼稚和可笑,但今天我们每次读书,碰到袭人、贾珍这样的故事情节,都要握起拳头,声讨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言辞和观点,甚至用恶毒语言进行谩骂和指责。
读《红楼梦》,我们可以分析和拆解故事情节,可以分析人物的情感和罪恶根源,可以了解故事的多种真相和结果,但当我们因此而握起拳头,那要小心,你已经在进行“道德消费”,说的更直白一些,你已经失去理智!
文:饼子
欢迎关注公众号:饼子读书,和我一起读名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