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性格缺点背后,却看出我们自欺欺人的荒诞和滑稽

标签:
曹雪芹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
分类: 《红楼梦》的三种解读 |
记得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无癖无疵的人不可交”,这句话用在红楼梦里的薛宝钗身上,还是比较合适的,昨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无癖无疵”的薛宝钗,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她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林黛玉,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了几对这样正反两面的人物,其写作手法类似于书中关于“风月宝鉴”的内容。http://s3/mw690/006QMcNlzy7nrcMTPHk52&690
我们在红楼梦的一开始就看到了关于贾瑞的故事情节,也许是曹雪芹故意这样的塑造人物,就是希望我们在这种完全对立反差中找到所谓的一种“正邪两赋”的审美角度,我们过去只知道好和坏的区别,但那些评判很多都站在君与臣、是与非、奴与主的角度,看看那些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等等,浩瀚几千年的文明,留下的几乎都是这些。
然而红楼梦却完全不一样,抛开正邪,还有第三种审美,我们却似曾都要忘记,就是站在“人”的位置上,去俯瞰人世,在红楼梦里与世无争的大观园,贾宝玉脖子上的那块石头,就像处在了家与国的局外,成为一个家与国局外人,以这种独特的视角去看大观园的儿女们,林黛玉与薛宝钗,论其自身的缺点,就像一张镂空的筛子,捞不起一滴水来,不管你看到多少次的投票,薛宝钗总会以压倒性的票数碾压林黛玉,占据男人喜爱度的榜首。
我们如今有一个审美标准,就是喜怒哀乐不行于色,大意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喜欢,说他们有涵养,因此我们国人虽然平均读书量排名不是很理想,但读书的品味却大多都集中在这样一些速成一类的书,比如财富速成、人品速成、社交速成,什么高情商速成等等。
像林黛玉这样的小性子,我们根据“速成手册”一眼就能看出,她简直是在我们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如送宫花、还有湘云把戏子比作林黛玉等等这些剧情,直接把林黛玉的缺点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林黛玉这样的人,不易接近,她总会先远远的打量你,不过一旦她认为你是知己,就会掏心掏肺,我们看宝钗降服她那一段内容,原本怀疑宝钗内心藏奸,转而又以姐妹相称,再后来都叫薛姨妈为干妈了。
然而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有个毛病,就是自欺欺人,百年前鲁迅都曾深度剖析这种“自欺欺人”,今天似乎仍旧没有改变,这完全归咎于我们的文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考虑,书中有一段很醒目的话,就是薛宝钗说的,她说她曾和林黛玉一样,喜欢看这些西厢记一类的书,只是因为之后家庭的变故,最主要的是后期的服用冷香丸,作者也许就是告诉我们其实宝钗本身和林黛玉原是一种人。
但癞头和尚告诉他,你必须服用冷香丸,这就是曹雪芹虚构这个神话故事的精妙之处,抛开其他情节的关联,仅限于本文的理解角度,人人也许都是林黛玉,只是你受到了外人的指责,世俗的抛弃,你不得不成为薛宝钗,你服用冷香丸,你看“速成手册”,但你还是你,你根本没变过。
我们的审美标准就是你掩盖了真正的你自己,表现出一个虚假的你,你在别人眼中就变成了“美”,这就是我们自欺欺人的特性,因此我们很多人的社会交往,都不得不变成人人带着虚伪的面具交往,完全脱离了本真个性的互相取长补短的组合。
这个组合的后果是扼杀了人的真性情,同时也使自己变得虚伪,最后把虚伪当成理所应当,紧随其后的就是连锁反应,那些反应都会让我们感到莫名其妙,而莫名其妙的背后却是那么的理所应当,之前看过一本叫《月亮与六便士》的书,很多的疑问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就如我们放下掩饰,以本性的组合在一起,于是《月亮与六便士》中的那个画家就会像他在那个荒无人烟的岛上,画出他内心世界的绘画作品,如果我们放下掩饰,本性的组合一起,就再也没有内心的虚伪,自然的生长爱心就会变得理所应当。
贾宝玉就选择了我们眼中的难缠小性子的林黛玉,于是我们看到了最感人的那一刻,宝玉雨夜来访林黛玉,要离开时黛玉执意要给他玻璃灯,宝玉说怕跌坏了,黛玉说,跌了人值钱还是跌了灯值钱?不是说有缺点就不会讨人喜爱,而很多缺点根源却是源于虚伪背后滋生的缺点。
你喜欢薛宝钗,但你喜欢的那个薛宝钗她本身就不存在,他只是被掩饰后的林黛玉,因此你两人组合后,她在骗自己也在骗你,你也在自己骗自己,这就是我们审美的荒诞和可笑。
文:饼子
欢迎关注公众号:饼子读书,和我一起读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