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
(2018-01-15 10:54:45)| 分类: 高考专题复习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
一词多义(第二讲)
一、考点例释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二、命题预测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
基本方法
1、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1)径造庐访成。造:到
例(2)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造”形旁为“ 走 ”,而 “庐”是处所,不难推断与此相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造”字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等)显然与句义不符合。“觐”的形旁为“见”,“归”是回家,故而可判断“觐”释为“拜见”是正确的。
2、运用声训,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解释假借义。
例(3)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例(4)伯王之业,不从此也。
“翼”与“翌”字形相似,读音相同,“翌”的含义是“次于今年、今日的”,则“翼日”就是“翌日”,即“第二天”。“伯”与“霸”声母相同,古音接近,本句中的“伯”就是“霸”的通假字,“伯王之业”即称霸称王的功业。
3、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理解词义就省时省力了。
例(5)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例(6)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例(7)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给:满足自己。
例(8)善才绳之。 绳:捆绑。
今有成语“恪遵功令”,“名副其实”,“自给自足” “绳之以法”。以上成语中加点词的词义,我们平时相对熟悉。借助它们,可以做出判断:例(5)、例(6)、例(7)正确;例(8)对“绳”的解释有误,应释为“依法处置”。
4、借助句内语法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9)烟涛微茫信难求。
例(10)其罪当与童贯等。
例(11)自放驴,取樵炊爨
例(12)登辞疾不受。疾:急速
“信”可以作名词(如释为“信用”)、动词(如释为“相信”),也可以用作副词(如释为“确实”)。分析例(9),句中“难求”是谓语,而“信”修饰“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再结合语境就容易判断“信”是“确实”、“实在”之义。分析例(10),句中主语为“其罪”, “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再看例(11)句中的“樵”作“取”的宾语,应该是名词,所以解释为“打柴”明显有误。同样的道理,例(12)中的“疾”也是名词,应释为“疾病”,“辞疾”即“称病”、“托病”。
5、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
古人为文讲究铺陈对偶,注意节奏和谐,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对的句子。把握住相关句子的结构特点,推测词义的准确性就会明显提高。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对文、互文来释词。
例(13)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解释:“圣君治国”,必须发现它与“亡国破家”之间的对应关系,弄清它们有相同的语法结构,才能明确这不是主谓短语,而是并列短语,才能准确地回答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亡国破家”与“圣君治国”是对文。另外,文言文中互文也很常见。互文多为的近义词并用,前后联系起来考虑,可以顺利地理解词义。
例(1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本句中的“以”字本来较难理解,但借助与之对应的“用”字,我们可以推知“以”也作“被任用”讲。
6、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即“因文定义”
例(15)得全首领以没。
例(16)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例(15)前文写“开封仪同三司高俅死”,尽管此人罪大恶极,但并没有被砍头,他得以保留全尸,所以“全首领”当指“保全头颅”。例(16)考查对“绝食”的理解,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坑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常见的一词多义
(三)
21.劝
韩愈学识渊博,常劝________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________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
22.识
苏轼至临安,与黄庭坚相识________,二人同游花山,见一碑石,其上文字犹可识________,览后,苏轼曰:“吾辈当识________之。”
23.是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是________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入战场,方知今是________而昨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24.书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________于市肆。逢战事,常以书________适家,书________忆家之念。
25.孰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汝之美甚,孰________及君也。”邹忌孰________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26.说
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________。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________心中之事。少年说________。柳宗元说________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
27.私
李白与高力士有隙,唐玄宗之妃杨玉环私________力士,力士请玉环害李白。李白之友闻之,私________见白于夜并告之以事。白曰:“无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________仇也。”
28.汤
商汤________时期,滥施酷刑,对犯者施以汤________镬之刑,未死,则家人以汤________药治之。
29.亡
楚欲亡________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当亡________去。”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________于楚无益。”楚王亡________以应,遂存齐。
29.王
王________姓大臣进谏曰:“王________欲王________天下,必以仁治乃可。”
30.悉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________获冠军,欲书《棋艺》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________意,终弃之。
(四)
31.相
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________其貌,以为福禄之相________。后赴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________忘。”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________君王。
32.谢
暮春时节,春花谢________。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谢________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________。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________其款待。旦日牧谢________山民而出,且叹曰:“多谢________世人,善者多矣。”
33.兴
刘邦兴________兵伐秦,后刘邦王,大汉兴________。政通人和,兴________教育,人才兴________焉。
34.行
苏武因行________正范高,行________古道,帝令其出使胡地,行前,帝设宴属托。途中遇强盗随行________,见强盗犹如行________伍之人,魁格有形。苏武感化之。
35.阳
暮,斜阳________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________名之也。
36.遗
赵国因遗________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报一餐间三遗________矢。赵王厚遗________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________。
37.易
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________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________得。”秦王怒,左右欲刃相如,然相如面不易________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________相如。后完璧归赵。
38.再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________,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________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39.知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________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________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________明而无过。”
40.卒
韩信拜大将军,率士卒________与项王战,卒________起不意。项王难于应付,节节败退后卒________于乌江。而卒________成万世威名。
参考答案
21、答案:勉励 劝说
22、答案:认识 识别 记住
23、答案:指示代词,此 对的
24、答案:书籍 书信 书写
25、答案:谁
26、答案:说法,主张 陈述 通“悦”,高兴,喜悦
27、答案:偏爱 私下 私人,个人
28、答案:专有名词,商朝第一个君王 热水,开水 汤剂
29、答案:使……灭亡 逃跑
29、答案:姓氏 大王 称王
30、答案:全都 完全表达
31、答案:观察 形貌,状貌 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一方 辅佐,帮助
32、答案:凋落 拒绝 道歉 感谢 辞别 告诫
33、答案:发动 兴盛 兴办 兴起
34、答案:品行 践行 行走 古代军制单位
35、答案:太阳,阳光 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36、答案:遗留,留下 排泄(大小便) 给予,馈赠 遗弃
37、答案:换,交换 容易,轻易 变,改变 轻视
38、答案:两次 第二次
39、答案:知道 主持,管理 智慧
40、答案:士兵 通“猝”,仓促,突然 死 最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