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节日资源教研组教研手册(2)
(2019-01-25 11:52:40)分类: 研究手册 |
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周次 |
日期 |
活
|
出席人员 |
负责 主持人 |
1 |
2018.9.19 |
专题培训:商讨本学期新课程内容,传达教研活动要求 |
8 |
朱磊 |
2 |
2018.9.30 |
主题沙龙:如何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户外动植物的观察活 |
8 |
濮颖 |
3 |
2018.10.17 |
课程审议:各年龄段主题目标的审议 |
8 |
蒋陆红 |
4 |
2018.10.31 |
主题沙龙:商讨亲子秋游,探访大自然活动方案 |
8 |
郑靖 |
5 |
2018.11.14 |
专题研讨:挖掘幼儿园中的季节源进行园本数学活动 |
8 |
吕芳 |
6 |
2018.11.30 |
读书交流活动:《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中的第十二章 创设戏剧游戏区 |
8 |
高山 |
7 |
2018.12.12 |
现场诊断:利用环境这一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 |
|
徐洁 |
8 |
2018.12.29 |
分享交流活动:如何利用季节资源打造特色区域 |
8 |
马星英 |
9 |
2019.1.3 |
主题沙龙:分享本学期开展的季节资源课程内容 |
8 |
朱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记载
周次 |
第三周 |
日期 |
|
地点 |
大七班 |
|
参加人 |
|
主持人 |
朱磊 |
|||
活动内容和方式 |
专题培训:商讨本学期新课程内容,传达教研活动要求 |
|||||
活 动 情 况 记 载 |
一、回顾季节课程的前期成果 1、分享季节课程的前期成果 内容:结合春季开展了《桑树与蚕》、《山茶花》还有二十四节气以及结合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以及孩子们在活动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传达教研工作计划,明确学期任务 1、介绍介绍新进入的组员,组员明确各自的职责, 2、介绍季节教研组本学期工作计划及每月安排 三、关注园内季节资源,构建班本特色 1、组员进行实地参观,了解园内的季节资源 2、集体研讨:适宜的季节资源 选择方向:结合自然景观、艺术氛围、季节性、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性、教育价值等方面出发进行思考,商讨适宜的季节资源。 内容有:桂花、银杏、枫树、香樟树…… 四、总结 1、布置任务: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季节资源,确定开展的主题内容,下次教研活动时分享交流。 2、活动开展原则:在季节资源课程化的同时一定要追随幼儿的兴趣,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及需要,及时的提供环境、材料等的支持,在实践中引导幼儿发现生命活力,探索自然奥秘,了解自然之没,真正做到资源与课程的结合。
|
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记载
周次 |
第五周 |
日期 |
|
地点 |
大七班 |
|
参加人 |
|
主持人 |
濮颖 |
|||
活动内容和方式 |
主题沙龙:如何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户外动植物的观察活动 |
|||||
活 动 情 况 记 载 |
一、户外动植物的观察活动的意义 在户外开展动植物观察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是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轻松自如的获取知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在自然中学习的教育理念” 二、共同研讨: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 高:我们可以预想好幼儿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如果是幼儿连续行的观察,则需要将几次的观察内容合理安排,难度逐步增加 吕:我们教师要根据周围动植物的变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去带领幼儿观察。如:天气变化时,天气是不定的,随机性很强,我们可以进行随机性观察,引导幼儿们直观观察感知雨、雪、风、雾霾的等特点,了解他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徐:像植物的观察,有一个阶段性,因为植物的变化是长期持续的,进行长期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引导幼儿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有序观察描述,像花的生长、树的变化、动物过冬 濮:我们班开展的香樟树,是一种落叶树,在冬天会落叶,可以通过对比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异同处,来提升幼儿的观察 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时,适时地提问,如:我们在桂花活动中利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不易察觉的桂花。如:“咦?香味是从哪里来的?”“花在哪儿呢?”“我怎么没有看都?”“桂花是什么样的?”通过提问引导幼儿,那么幼儿的观察力就会越来越细致。 蒋:我们要帮助幼儿了解每一次观察活动的任务,并开展相应观察与讨论,避免盲目的观察活重复性观察 马:观察后一定要与幼儿总结交流,扩展幼儿的观察与思维,不仅是我们能力了解到幼儿观察情况的有效手段,更是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黄金时段。 三、总结 1、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观察的内容不同,按不同的观察目的,制定长期观察目标、阶段性观察目标及随机性观察目标,引导幼儿去观察园内的动植物 2、坚持幼儿观察探索在前,老师指导总结在后的原则,尊重幼儿,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讨论。 |
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记载
周次 |
第七周 |
日期 |
2018.10.17 |
地点 |
大七班 |
|
参加人 |
|
主持人 |
蒋陆红 |
|||
活动内容和方式 |
课程审议:各年龄段主题目标的审议 |
|||||
活 动 情 况 记 载 |
一、理论学习《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区域特色游戏活动》 二、交流学习心得 三、结合园内树资源,分年龄段寻找适合的展开线索 小班:1、分辨幼儿园中的树木,知道他们的名称
3、可开展的活动有,语言:落叶飘飘、日常活动:捡树叶、艺术活动:树叶宝宝变变变 中班:1、认识幼儿园中树木的名称和主要特征,比较它们的明显的不同
大班: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了解树的不同名称、种类、外形特征及作用,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
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记载
周次 |
第九周 |
日期 |
2018.10.31 |
地点 |
大七班 |
|
参加人 |
|
主持人 |
郑婧 |
|||
活动内容和方式 |
主题沙龙:商讨亲子秋游,探访大自然活动方案 |
|||||
活 动 情 况 记 载 |
一、商谈探访主题 内容:树叶飘飘,进一步认识大自然中的树叶 二、活动前期准备 1、活动通知单的制定 2、物质准备:透明的自封袋用于装树叶 三、活动现场的工作 1、拍照留念 2、观察孩子在观察树叶、捡树叶的行为、语言等 四、活动结束后,可延伸的内容 1、谈话活动:分享收集树叶 2、与家长调查树叶的名字活记录在记录单上 3、关注孩子,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到不同的区域中 五、布置任务 1、小班老师负责确定自封袋的大小并收集自封袋 2、中班老师制定活动通知单 3、大班老师负责活动现场的拍摄工作及与大班孩子一起设计记录单用于活动中使用。 |
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记载
周次 |
第十一周 |
日期 |
|
地点 |
大七班 |
|
参加人 |
|
主持人 |
吕芳 |
|||
活动内容和方式 |
专题研讨:挖掘幼儿园中的季节源进行园本数学活动 |
|||||
活 动 情 况 记 载 |
一、理论学习《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学数学》 二、研讨活动 1、幼儿园中的哪些季节资源适合进行数学活动 (1)树、树叶、果实:香樟树、银杏叶、枫叶、香樟树果子、银杏果、海棠花、桂花、月季花 (2)动物:蜗牛、蚂蚁 (3)气候:雨水、天气变化 2、各年龄段分享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的园本特色数学活动 (1)小班:按树叶的颜色进行分类活动。(枫叶、银杏叶)
(2)中班:比较树枝的粗细、树叶果子的多少
(3)大班:利用树叶进行估数,发展幼儿目测数量群的能力以及学习统计的兴趣。
|
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记载
周次 |
第十三周 |
日期 |
|
地点 |
大七班 |
|
参加人 |
|
主持人 |
高山 |
|||
活动内容和方式 |
读书交流活动:《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的第十二章 创设戏剧游戏区 |
|||||
活 动 情 况 记 载 |
一、分组进行研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的第十二章 创设戏剧游戏区 二、交流:结合季节资源如何创设戏剧游戏区 蒋:材料的投入中可以是季节资源,如我们班开设的鲜花店,孩子们带来了新鲜的菊花盆栽。 吕:像自然角中的植物也可投入到鲜花店 朱:区域环境的创设布置可以考虑落叶、树枝、果子的装饰,清新自然风。如:将树枝、落叶、果子按规律顺序用绳子穿起来,一条条的挂起来,像帘子一样。而且这个穿帘子活动可以投入到区域中,让幼儿进行,还能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徐:既然季节资源来自于大自然,我们可以将戏剧区开设到户外区,充分让幼儿利用幼儿园中的自然资源来开设戏剧区。 马:可以创设具有季节特点的戏剧区,如:桂花坊、枫树工艺品店 三、小结 各班结合班级在打造戏剧区时,继续能有层次性地渗透季节资源内容。
|
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记载
周次 |
第十五周 |
日期 |
|
地点 |
大七班 |
|
参加人 |
|
主持人 |
徐洁 |
|||
活动内容和方式 |
现场诊断:利用环境这一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 |
|||||
活 动 情 况 记 载 |
一、大(7)班幼儿户外活动——和地上的落叶、树枝进行游戏 1、教师利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二、交流在活动中自己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以及认识 高:有几个孩子在用树枝、树叶进行搭建,他们搭成了一座房子,孩子们还给房顶铺上了树叶说这样下雨时房子不会漏了。这让我重新认识到在野外活动中,孩子们利用自然材料随时在地上拼搭,真正与大自然融合,就地取材,这真正做到了幼儿为主,我们做的只是给他们场地,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 郑:对,我这边看到了几个孩子拿着树枝在旁边的水塘里沾水当画笔,在地上画了起来,既节约了绘画材料,又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也能让幼儿体会绘画方式的多样性,更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景物组织幼儿进行写生活动,拓宽幼儿的学习。 马: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团结合作能力也不错的,大多都是几个孩子一起,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合作的特别好,有两个负责捡拾落叶、树枝,有两个在搭建 三、大家的困惑 徐: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不太能融入群体,那么孩子在活动中能力得不到发展了。 濮:孩子们既然在户外玩的那么有趣,是否要将这些材料投入到区域中针对性地继续玩呢,还是继续在户外玩。 蒋:在这样的活动中有的孩子发展了艺术表现力,有的孩子发展了建构能力,有的孩子可能发展了数学能力,是不错,但是在幼儿活动的目标上我们如何把控呢? 四、解决大家的困惑 1、如何要让孩子们的能力达到某一目标,或许可以将材料有针对性的投入到某一区域中进行专门的游戏操作。 2、这不影响孩子们的发展,你看有人在用树枝画有人在搭建,有人甚至还用它来排序,说明孩子们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只是可能是孩子们某一能力发展在不同的时间,如:我们回教室后进行谈话分享今天玩的内容,无形当中,孩子们进行了经验的分享,说不定这次用树枝画的下次就想利用它们进行数学游戏了呢? 3、班级中总有几个慢热型的孩子,或许多玩几次,他也会加入其中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关注这样的孩子,去了解,适当的时候区引导他。
|
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记载
周次 |
第十八周 |
日期 |
2018.12.29 |
地点 |
大七班 |
|
参加人 |
|
主持人 |
马星英 |
|||
活动内容和方式 |
分享交流活动:如何利用季节资源打造班级特色区域 |
|||||
活 动 情 况 记 载 |
一、打造班级特色区域的意义 虞永平教授提出过:“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 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每个班级是有特定的人、事、物而成的, 同时每个幼儿的性格、能力、喜爱也不同,是一个富有个性的团 体。那么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握班本化课程适宜性呢, 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得到个性发展呢。孩子的 发展需要材料、环境等方面的支持,那我们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 如何利用季节资源打造班级特色区域。 二、各班结合情况,分享利用季节资源如何打造班级特色区域 小八班:大蒜基地: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了大蒜之后带来班级,家长可利用送幼儿来园和离园时间与孩子一起观察、照顾大蒜宝宝。尝试在区域中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大蒜的秘密。 中七班:花茶区:收集有代表的花茶,如玫瑰花茶、桂花茶、菊花茶、元宝茶、八宝茶等,引导幼儿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花与果的另一种食用价值。 大七班:手工艺区:将幼儿收集的大自然物品如树枝、树叶、果子等,进行艺术创作,创作的作品有倒影画、果叶项链、苏绣等供幼儿进行自发性游戏,现在孩子们想到的有:自然博物馆、饰品店、手工坊;还有的作品用于布置特色区:如幼儿进行的树叶彩绘,布置成挂饰;还有的是一些活动中的有关树的调查表、记录表布置在特色区的墙面上,丰富幼儿对树的了解。 大八班:节气屋:收集与秋和冬有关的节气书籍、沙漏、与节气有关的古诗、国画颜料、与各节气有关的国画,引导幼儿欣赏具有中国风的国画作品,尝试运用中锋、侧缝进行绘画。
|
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记载
周次 |
第十九周 |
日期 |
|
地点 |
大七班 |
|
参加人 |
|
主持人 |
朱磊 |
|||
活动内容和方式 |
|
|||||
活 动 情 况 记 载 |
一、各组员以班级为单位,分享本学期开展的季节或节日课程内容 (1) 小八班:《大蒜成长记》 (2) 中七班:《好闻又好吃的桂花》 (3) 大七班:《高高的香樟树》 (4) 大八班:《与节气并肩而行》 二、交流分享、观摩后的心得 马、通过中七班介绍的《好闻又好吃的桂花》班本课程,让我体会到组织任何回答都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我们不应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活动场面的热闹,而应重视幼儿活动的过程,引导幼儿探索发现,独立解决的问题,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新的经验。 濮:我觉的小七班《大蒜成长记》班本课程中比较好的就是在活动的开展中能发挥环境的重要价值,创设了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自主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支持,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大胆表达的愿意,值得学习。 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创造发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延伸出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像清明、芒种、惊蛰、处暑等这些文化对幼儿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能力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徐:是的,像惊蛰、处暑、谷雨这些节气我之前都不了解的,通过蒋老师的介绍,让我受益匪浅,我想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蒋:其实大家的活动中都能涵盖一日生活,而且都是捕捉了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支持幼儿的学习,丰富我们的课程内容 三、总结 1、回顾一学期我们教研组通过组员的努力,我们组员的多方位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在开展活动中能按照幼儿活动的轨迹有效展示。 2、由于季节资源开发历时较短,大多数的活动偏向与植物,其实季节资源包含丰富的内容,在接下来,我们关注的方位可以再广一些,像动物、自然现象、自然物质材料等。 |
教 研 组 教 研 学 期 工 作 总 结
一、教研活动推动教师转变观念 陶行知曾说过: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幼儿与自然密不可分,自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幼儿的学习是随时随地发生着。面对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幼儿的需要,我们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师自己先学会发现、探索,在理解的基础上转变观念,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如:我们开展了一个现场诊断活动,幼儿园中有许多香樟树,它是幼儿园中数量最多而且最大的树,因为香樟树是常绿树,所以四季都会有落叶,而且它还有果实,它的果实是黑色的,比较特殊。于是我们带来一组孩子来到香樟树下玩,孩子们很快发现了地上的香樟树叶,并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语言描述、交流和动手操作。
二、跟随幼儿的兴趣生成有意义的项目活动
三、互动式活动模式提升孩子能力的发展 在进行幼儿园自然资源的开放过程中,,我们注重互动式自然资源课程方案的过程化。互动式教育方案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有可操作的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课程的形成、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创设、师幼互动以及幼儿间的互动,强调幼儿在整个过程中的想象探索、动手操作、多元表达与表现。
在“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中,我们教师预设了“运动植物”、“天气农作物”、“冬眠”、“习俗”、“食物”这几个专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预设了不同的环境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激发幼儿将已有经验迁移到活动中来。随着活动不断深入,幼儿发现了许多问题,有了许多困惑,如“冬眠的动物”中,孩子们围绕在自然角议论纷纷:“这几天乌龟不吃东西了?”“乌龟也不动了,是不是被冻死了?”“乌龟在睡觉呢!”……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时下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孩子们有了新的探索问题。 面对幼儿的困惑和疑惑,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通过环境创设、投放材料等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推动活动进一步开展。 由此可见,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不同形式的指导、帮助,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有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而在开展过程中,关于此课程方案也会不断完善,幼儿在活动中也逐步获得整合而全面的经验。 四、思考 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在活动中更多的是为幼儿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让幼儿在自然的观察中不断学习。 适宜的教育是引发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要实现这一点,环境就必须与幼儿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发生联系。 教师关键是要仔细观察和倾听,在与幼儿的对话中读懂他们的需要和愿望,在幼儿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解放幼儿,保证其有充足且富有弹性的探索时间,不随意打扰幼儿,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让幼儿充分享用大自然的财富,以引发幼儿有意义的探索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