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朋工作坊(167)【中考演练学生习作】这,是我的节奏
(2022-12-17 10:30:57)
九年级(1)班
花开花又落,火明火又灭,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奏,这是其本身的属性,不会因为外物的改变而变化。
---------题记
上班族忙忙碌碌一整天,把生活过成“两点一线”,这是他们的节奏;老师讲课的时长,方式是老师的节奏;扫地工人扫帚的沙沙声,食堂阿姨勺盆碰撞,也是属于他们的节奏。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节奏,然后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人间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彼时我们正值年少。十四岁的我们青春,自信,有着太阳一般的活力,火一般的热情。这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快节奏,做事风风火火,很多时候不计后果。
快节奏当然不是坏事,但我个人更喜欢一张一弛,张弛有度。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天24小时,上课上12个小时,上完课后再进行统一的休息,那么人的神经将高度绷紧12个小时后突然松懈,长期以往,人会感到精神疲惫,身体大不如前。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校要上一堂课,休息一下的原因。
孔子深谙儒法,“欲速则不达”是他悟出的哲理。诚然,为求速度忽视基础建设而操之过急导致前功尽弃的例子比比皆是。宋王朝多次北征蛮夷,却只是“赢得仓皇北硕”。此理也融合在自然中,成为万物得以运行的规律之一。
孙子精通兵法,提出的则是“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的看法,征服王----亚历山大大帝率十字军东征,剑锋与马蹄直指西伯利亚,依靠的就是勇往直前的气势。红军长征也是凝聚了千万人“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气势才得以成功。溪流可以绕过阻碍道路的顽石,而江河可以冲开一切障碍,这就是大势的威力。
二位先贤所言,都是毋庸置疑的哲理,但这都是建立在正确使用的基础上。“速”的头上终有一个“束”,由此可见,一张一弛,张弛有度是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
一张一弛,张弛有度,这,就是我的节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