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朋工作坊(144)【教学设计王娟】《学会记事》作文教学设计
(2022-12-15 20:07:56)《学会记事》 作文教学设计
鄠邑区南关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学会记事的要点,巧妙交代时间、地点。
3.掌握合理安排记叙顺序的方法。
4.围绕中心,安排好线索,详略得当。
二、
1.明确记叙文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学会记事的要点,巧妙交代时间、地点等。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合理安排记叙顺序的方法。
2围绕中心,安排好线索,详略得当。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记叙文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可老师在平时阅作文的过程中却发现,有的同学不会叙事,今天,就跟着老师学学,怎么能很好的叙事。
2正课
那么,让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它可以分为三类,而且各有侧重点。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交待六要素,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局。
以与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写事为主的记叙文,看看有什么妙招呢。
(一)合理交代时间、地点。
直接表示法:即在记叙中直接写明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年、月、日、时,某省某市某区。
此法一般适用于一些重大事件、庄重的场景、伟人的介绍。
抽象交代法:即用抽象的名词来交代时间或地点。
如: “那天晚上,油灯不太亮,月亮很圆,浓浓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鞋底上。”“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
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此外,记叙文中还有其他一些时间表示法,
如:用“启明星亮了”表示黎明;“落日的余晖”表示傍晚,这是以日月星辰的运行来表示时间;
又如:“立春过后”“端阳节前”等,用农历24节气和传统节日来表示时间;
“布谷鸟来了”指的是春播季节,“北雁南飞”指的是深秋季节,这是以物候现象来表示时间的。
可见,恰当地选用表示时间的方法,不仅使文笔显得新颖别致,还可以扩大语意的内涵,在客观的描述中融进作者的主观感受,使文章增色添彩。同学们领会了吗?
(二)合理安排记叙顺序
1、运用顺叙: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三)围绕中心,重点突出,做到详略得当
首先.充分地思考,深入地立意。
其次,要考虑如何用已有的材料更好地去表现文章中心。既只有结合中心选材,我们才能捕捉到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件。一般来说,记事文的中心思想可在叙述过程中逐步反映出来。当然,也有通过主要情节反映文章中心,也有通过反映事情内在意义的句子或词语来揭示文章的思想意义。对于事情的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的高潮)应该写详细,写具体;结合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做到说略得当。
(四)安排好线索
同学们见过珍珠项链吗
记叙文的线索,就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线索清楚,文章的眉目才能清晰。要用一根线索贯穿文中的材料,才能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四.结语。
同学们,想必大家已经非清晰叙事的方法了,如何很好的驾驭这些方法,还必须靠平时的阅读积累了,有良好的语言积淀,再加上得当的方法,那么我们的写作就如虎添翼了。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