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海朋工作坊(97)【教学论文党晓靠品鉴古诗词情感,提升核心素养刍议

(2022-12-13 15:18:54)

品鉴古诗词情感,提升核心素养刍议

党晓俊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具体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传承和理解古诗词,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重中之重,而且这也一直是陕西中考的高频考点,那么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呢? 

妙招一:抓题目

题目为诗歌之眼,它能帮助我们明确方向。例如《别董大》《送友人》一看“别”字,“送”字便知是送别诗,要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如《山坡羊 潼关怀古》一个“怀”字就断定是怀古诗,会联想到兴衰更迭,怀古伤今。再如《出塞》《从军行》,“出塞”,“ ”就表明是边塞诗,自然与打仗有关,表现战争残酷,塞外艰苦,抒发思念亲人或渴望建功立业等情感了。再看《山居秋暝》,抓住题目便知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看到的怡人风光,表现出诗人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总之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妙招二:知作者

俗话说言为心声,有怎样的诗人就能写出怎样的作品。陶渊明淡泊名利,热爱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正是这种情感态度的充分体现。说到杜甫我们脑海中会跃起他忧国忧民的形象,“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诗歌会烙上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印迹。才华横溢的苏轼呢,他一生被贬八次,可他仍以“闲人”自居,“空明夜色,参差藻荇”让我们看出他的闲情雅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别离相思的人们祈愿,“西北望、射天狼”身处密州仍渴望建功立业……坦然豁达,超然洒脱便是他的名片……其实只要对诗人多留心、多研究、多积累,会做到知人论诗判情感。

妙招三:觅情语

情语就是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对了就是这个“愁”字就知他内心的孤寂,愁苦,思乡之情愈加浓厚。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谁无死”“留取丹心”可体会到他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毅然决然的情感态度。以上诗人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抒胸臆,通过寻觅情感词就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

但是古人作诗大多讲究蕴藉丰富,耐人寻味,这时情感就比较含蓄,这就是间接抒情了,需要透过意象感悟情感。

妙招四:悟意象

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透过意象我们可感悟出作者的情感。比如月: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便赋予了思乡,思人,孤寂,愁苦等情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暗示自己受到朝廷排挤,无家可归的境况。“蓬”便寄托了了漂泊,孤苦无依的情感。古人有鸿雁传书一说,雁多寄相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落花通常被赋予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悲伤的情感。

关于古诗中的常见意象的寓意,这里有一首诗: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猿猴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逐一来看,松梅竹菊是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常寓意高洁傲岸的精神。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以傲然不屈的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表现了他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借月托雁寄乡思。例如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王湾希望雁传家信,一片浓浓的乡愁可见一斑。杜鹃猿猴啼凄凄,杜鹃猿猴的叫声很凄厉,所以成为抒发悲凉凄切之情的意象。白居易有“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有“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李商隐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梧桐叶落透悲意。如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将离愁别绪,故国之思,悲苦万分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别时长亭柳依依,柳留谐音,古人常有折柳送别一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借柳表达对朋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落花流水传愁绪,刚才已经说过,不做赘述。乌鸦燕子系兴衰,刘禹锡的《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抒发了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草木仍在人事移。如李约的《过华清宫》“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玄宗耽于享乐,追求淫逸,把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妃升天,惟有只有四季“长生”的树木,见证了华清宫的兴衰。诗人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活学活用品鉴古诗词情感的四个方法,即“抓题目,知作者,觅情语,悟意象”,只要注重积累,掌握技巧,灵活运用,必定引领学生能准确快速把握住古代诗歌的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中学语文教学就应以古诗词教学为抓手,引导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拓展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信,并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华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