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2023-05-10 16:20:19)
标签:

杂谈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中华古韵,向有十大名曲一说。据专家考证,这些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
  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伪托之作。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典名曲,以历史典故为旁衬,
  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大多数人并非行家,虽偶尔聆听古曲,觉得好听,却不知其深
  刻内函。其实毎首古曲背后都有着一段轶事,一起长知识。

        【1】、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 . 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叹道:“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呀!”于是二人成了人生知己。

        后来在《吕氏春秋》中还记载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
  足复为鼓琴者。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2】、广陵散

        此曲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它的背后,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此曲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
  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 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还掌握了异容术。一天
  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后立即召见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聂政取
  出琴中藏匿的剑,刺杀了韩王,为父报仇。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聂政时代大约六百多年后,西晋一位才智超绝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此人就
  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嵇康。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上刑场时弹奏了此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3】、平沙落雁

        此曲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

        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
  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此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从此来看,此曲曲中
  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4】、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洁,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乐曲
  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它的典故是东指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事。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
  船停泊在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两人并不相识,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
  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却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
  难得的机缘。正是这不期而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5】、十面埋伏

        公元前202前,楚汉双方会战于垓下,后人根据这场战争作了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
  《十面埋伏》。

        此曲一开始便是两军决战垓下,一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金声、鼓声、
  剑努声、人仰马翻声”此起彼伏,然后一阵沉寂,之后在呐喊中胜负分晓,在此曲高
  昂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6】、夕阳箫鼓

        夕阳萧鼓是琵琶文曲,有人认为此曲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历史上更多人认为它的音乐意境,
  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此曲所描述的那种画韵诗境尽现于眼前,使人相如梦回唐朝,进而无限感怀
  大唐盛世之万千气象。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7】、渔樵问答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几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我国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的取向。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
  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对追名逐利的鄙弃,反映的是一种
  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尘凡事的羁绊。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
  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此境界令人叹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8】、胡笳十八拍

        郭沫若称赞此曲: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
  吐诉出来的绝叫,还称它是《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曹操得知好反蔡邕之女蔡文姬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将她赎回,而两个年幼的儿子
  却不得不留在匈奴,后人称这段史实为“文姬归汉”。文姬归汉后,悲叹母子天各一方,
  毕生不得相见,便写下了此曲。

        她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通晓汉、胡音乐,此曲是她根据匈奴乐器胡笳的特点而创作的,
  曲中将汉、胡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之成为古代少有的中外结合的结晶。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9】、汉宫秋月

        秋风习习,月亮高挂,宫墙内多少眼泪,无尽的等待和期盼,只落的满头白发。
  据载,《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
  幸人生遭遇的同情。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历史典故!
        【10】、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吗?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
  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
  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宋玉的结论是:下里巴人是一种民间歌曲,“阳春白雪”是
  当时楚国一种高级歌曲,能唱和的人自然很少。

        那些平凡的人,怎能了解我们的作为呢?
                                                                                       文图来自 新读写 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