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译文:书卷啊,就好似“我”多年的老朋友,无论清晨黄昏,还是忧愁快乐,它总是
陪伴亲近着“我”。
眼前观看过无数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经常观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地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
里花柳换得蔟新颜色。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忧自感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一番春色。
注释: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赏析:这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观书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通过观书的小切口,道出了诗人爱读书、读书乐、读书智、读书美
的情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早已成为读书节争相引用的千古名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这两句是说,书卷啊,就好似“我”多年的老朋
友,无论清晨黄昏还是忧愁快乐,见总是陪伴亲近着“我”。这是写“观书之深爱”。
诗人对于“书卷”有多喜爱呢?一则“多情”,另眼看待;二则“故人”,像老朋友一样;
三则“晨昏”,早晨想它,黄昏也想它;四则“忧乐”忧也想,乐也想;五则“相亲”,每每
觉得很亲近。五点理由,让我们相信诗人对于书卷的爱,是痴情的,是深爱的,早已成为诗人
的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诗人生命之中。
“眼前只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两句是说,眼前观看过无数文字后,胸中再无
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这是写“观书之感受”。
这两句是读书名句。“眼前”对“胸次”,“直下”对“全无”,“三千字”对“一点尘”,
对仗工稳,畅快淋漓。“眼前”观的是书,“胸次”中得到的却是大境界、大格局、大视野。
“活水源源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这两句是说,经常观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
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换得簇新颜色,这是写“观书之作用”。
此联分别用两个比喻句,将“观书"比作"活水源源",将"观书"比作"花柳逐新",新颖独特,
形象生动。此处化用了朱熹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诗境。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这两句是说,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自感叹芳踪难寻,
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一番春色。这是写“观书之美好”。
外面的春色再好,也不及我庐中的春色。这就从侧面说明了观书的美好,远胜窗外的景色,
有人觉得应该放下书卷,走出门外,去游览春色。可是诗人却不这么想,在诗人的心中没有什么
春色能比书中的春天更迷人了。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观书美好感受,已经超出一般人许多。
纵览全诗,句式整饬,内容丰富,比拟新颖,畅快淋漓,意境深远,格局大气,视野开阔,
是为观书中的绝妙佳作。
文图来自 诗词天地鉴赏会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