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翠《将“学练赛”落实到小学体育课堂之心得体会》(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
(2020-11-02 14:36:22)| 分类: 培训及工作感悟 | 
2020年9月23日,参加网络培训《“学练赛”—一体化小篮球教学模式探讨》,由通州区史家小学魏亮老师精彩讲解,魏老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把学练赛的本质向老师们阐述的清晰明确。
作为新入职教师,牢记魏亮老师所讲:学要精准、学要精简、练要多次、赛出精彩,这是在学生的角度上提出的,落实到教师上课实践中就是:学——如何教和讲;练——如何组织孩子们练习;赛——如何挖掘孩子能力;正如魏老师所讲:学是赛的基础、赛是学的延伸、练是前二者的桥梁,三者层层递进、相互关联是一个进阶的过程。
本人在所在单位所教年级主要是二年级,2020年9月至2020年10月,遵循培训宗旨进行备课,并进行教学, 具体实践和体会作出如下分享:
(一)队列队形的“学、练、赛”
队列队形的“学”的过程中采用军营小战士升级的情景教学,把队列队形分为三个关卡,集合整队为第一关;原地三面转法为第二关;踏步走为第三关;每节课一个关卡,掌握的同学发小贴纸为通关战士,未通关的第二次课前检查;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兴趣高;队列队形练习过程中,我采取了学生喊——教师做;教师喊——学生做;教师、学生一起喊口令并做动作;学生分组练习:前后一起练习、左右两人一组练习、男生女生一起练习,遵循魏亮老师所讲多练的原则,孩子们每节课的学习兴趣高、学习同伴不固定、对喊口令兴趣极高;每节课“赛”的环节,为男生女生比赛、每列之间比赛、每排之间比赛,当指定组展示时,其它组观察并提出问题,当老师的小助手;对比赛结果分维度评价:如:动作整齐最优组、精神状态最优组、口令给力组等,充分发掘每一位、每一组的同学优点,侧面反映出每位队员、每个组欠缺的地方,让孩子们形成学无止境、取长补短的学习精神。
(二)《七彩阳光》中的“学、练、赛”
我发现低年级孩子对操类授课内容感兴趣,中年级四年级孩子对操类兴趣点不高:原因可能是对复习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在二年级《七彩阳光》广播操的教学中,我感受到孩子们每学一节操能跟上音乐的快乐,每节课主教材我会安排一节广播操4*8拍的教学,其他时间安排游戏。在学动作前,提出要求:睁大同学们的小眼睛、认真模仿老师学习动作,每节课选出5位模仿小达人并且奖励游戏。虽是要求,其实是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广播体操我采用的是练、赛结合,通过每次练习,指出某一位同学、某一排学生的优点,让全班同学在下一次的练习中学习并改进,在练习中赛出做操小达人,在比赛中练习动作,培养学生勇往直前、敢于竞争、一次比一次棒的心态。
(三)坐立行中的“学、练、赛”
室内课对教材中《坐立行我最美》进行了教学。对于二年级孩子坐姿、站姿、行姿进行具体讲解,孩子们学的过程如下:听《中国功夫》音乐引出——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我自身夸张的做了一些示范:有正确的、有不恰当的,让学生进行判断,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跟读顺口溜并纠正动作,进行1分钟练习,我进行评价,这是坐姿和站姿;行走的练习中,利用教室过道,进行每组出发一个人,跟着《运动员进行曲》练习,同时组内进行观察,选出各自组的行走小达人进行展示,这也体现出赛的本质。
以上虽是三个教学内容的分享,但学、练、赛从此贯穿我所有教材的备课,是体育教学中必备三个环节,让学生有趣的学、积极的练、充分的赛符合小学生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孩子学会是体现教师讲解和示范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进行练习以及掌握与否是体现教师组织能力的标杆;进行比赛是体育课堂的精彩,也是培养学生勇往直前、团结向上等品质的重要环节。
最后感谢魏亮老师的精彩讲解,您和崔宝春老师在培训中所提到的方方面面都是在多年一线中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去实践并且转化成自己的能量,不断前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