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2017-10-27 11:46:39)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餐饮和电影院,成为了大型商场的标配。


快时尚零售店都缺少线下流量的时代,居然有人用科技类产品,撑起了一家零售店。


这个本该是电商称王的消费类目,有的人,已经做出了一点样子。


以奇客巴士城西银泰旗舰店的数据为例,自2016年11月11日开店以来,进店人流超过73万次,完成订单超过1.5万单


从线下做起,这个故事,够不够打动人?



1

商业地产里的互联网挑战者


“他们店(奇客巴士)做活动的时候,两三天卖了100多万。”杭州城西银泰的保安告诉锌财经,开业的时候火爆到要用围栏,限制人流。


杭州滨江的龙湖天街,新店开业的前两天,也达到了百万营业额


“iphone 8卖的不好,要是卖的好,本来有机会冲200万。”奇客巴士创始人兼CEO李晓鹏告诉锌财经潘越飞,当时他备了200台货,但销售情况不如预期。


8月,第一次见李晓鹏,他给人的感觉绝对不只是科技发烧友。


穿着略显嘻哈,时不时不自觉比个V字,发型似乎是特意剪成被风吹向一边的样子,既用iphone,也用锤子,但都是最新款。


据说,他是第一个将诺基亚N70改装成三个闪光灯的数码发烧友,还用过国内所有的黑莓手机。


在充电宝还不需要共享,小米还只是个手机公司的年代,他所在乐泡当时的一款“钧”,获得了2013年的德国红点奖。


“当年做了1.2亿的营业额。”李晓鹏回忆,随后进军智能硬件,还在深圳华强集团担任科技板块的副总,之后做了VC,还开过民宿和咖啡馆。


但,似乎又不奇怪,一家既有科技又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在科技和商业外,还是需要一些情怀。


在城西银泰一楼的400平的旗舰店,不少“镇店之宝”都是他的私人收藏,包括苹果一代笔记本电脑、谷歌眼镜、经典老手机等。


这些经典收藏不仅仅吸引着发烧友,也吸引着普通消费者。


增加用户的好奇心,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增加用户的体验感,这是第一步。


“来玩的人太多,又不注意,有些弄坏了,我就收了起来。”李晓鹏,告诉锌财经潘越飞,奇客巴士的人流、坪效,比同商场中的H&M、优衣库等快时尚类店的数据都要好。


“Shopping Mall的租赁逻辑很简单,要么带来足够多的人流,要么能够支付的起更高的租金。”商业地产专家马英枢分析,虽然,体验式消费正在逐渐成为趋势,但对商场来说,人流和租金,仍然是他们考虑的唯二标准。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他补充,每个零售业态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位置,零售店开在Shopping Mall也是希望依托商城本身的流量,有些店换一个位置就未必能有那么好的效果。


“暂时不会在除购物中心的地方之外开店,我们的产品、布置、模式和逻辑都是根据商场的场景设计的。”在采访中,李晓鹏说,“城西银泰店大概占整个商场5%的流量,而且顾客在店内的体验时间超过12分钟。”


流量和坪效的数据,让奇客巴士有了足够的底气,让商场在租金上能有一定的让步。


据李晓鹏反映,目前开设的5家店,除城西银泰在3个月内实现了盈利,其他都在一个月内就实现这一目标。


到此,这至少已经是一家不错的零售实体店了。



2

5个买手加上自己,只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奇客巴士目前旗舰店的SKU超过2000个,而且保持定期的更新,以3C数码为主,包括电脑、手机、无人机、VR设备等,并且不同的门店有不同的主题,在店面装修、布置、选品上都有所不同。


杭州的两家旗舰店,就有各自不同的主题,城西银泰是“飞机”,龙湖天街的则是“飞艇”,而在选品上,后者的SKU精简,控制在1500种左右,并且,增加了文创类,比如Moleskine的笔记本。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这是Moleskine,第一次进入浙江。”李晓鹏分享,这个海明威、梵高所使用的高逼格品牌,每本售价超过200元,公司年收入超过1亿欧元。


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和场地特性,定制、补充不同的SKU,为的也是更好的用户体验,这和即使同一品牌的连锁商场,也需要不同的业态布置,是同样的道理。


而人在消费的时候,往往都是感性,触动消费者的,可能只是一个场景而已。


“从公司成立开始,除了我就还有5个买手。”李晓鹏说,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数码店要这么多买手,因为他需要保证,在每个店里,每一样都是大家喜欢的东西。


一旦店的数量多起来,这些成本会被进一步平摊。


“我不像苏宁国美,有很多商业条款需要遵守,我只在意和满足客户对科技的探索欲望。”但另外一方面,他认为科技体验馆容易陷入误区,花大成本和高价钱,将场地设计布置的非常科幻,这些东西,消费者是无感的。


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多的体验,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奇客巴士在一次次打破边界。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比如本月开始,在Kindle展位的旁边,他开始尝试销售实体书,只有精选的10本书。


在采访中,有一些顾客是随机进来闲逛的,有一些则已经是常客。


“这里的商品都很新奇,离电影开场还早,就来逛逛。”随机采访的一位姑娘,指着数据线和同行的姑娘交流了起来。


“每个月都会来一两次,看看最新的科技,体验一下比如智能音响、投影仪之类的数码产品。”另外一位戴眼镜的略显书生气的男士回答锌财经的问题。


体验才能带来更多的消费。


以智能音响为例,城西银泰店1个月各品牌累计87台。这一数据远超其他数码商店,甚至智能音箱的线下直营店。


事实上,传统数码商城,总给人强买强卖,强推销的感觉,当顾客走入商城,迎面而来的就是无数没头没脑的问题,“要买电脑嘛?”、“最新的手机要不要试一下看?”。


在实际调研中,锌财经发现,在奇客巴士购物过程中,如果主动找寻店员,不会有店员过来为讲解和推销。


龙湖天街店长单涛,有4年多零售行业的工作经验,他告诉锌财经,这和他之前他在品牌服装店的服务理念不同,“客户体验和停留目前是第一位的,店里的系统帮助观察客户的停留时间。”


那么,这样的店容易模仿吗?



3

模仿不来的供应链和品控


在奇客巴士中,所有陈列商品的包装都是拆开的,用户可以直接动手体验,无论是电脑、手机、平衡车、智能音响、无人机,还是VR设备、投影等等。


这比在传统数码商城、零售店,体验模型机或者隔着透明膜把玩,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我是全国第一家这样做的科技店。”李晓鹏说,通过产品的快速流通,和打折优惠,这些商品并不会成为店铺的负担。而另外一方面,和微信、支付宝的合作,也让奇客巴士的CRM系统,到店提货,扫码查看,或相关金融服务如分期、提额等有了更多的创新。


“网红”自然不缺访客和模仿。


有超过300个商家同行,来我店里学习和交流过了。”李晓鹏说,他都是劝这些朋友不要轻易尝试,一来,拿不到好的位置,更不用说低成本,二来,对供应链的要求太高了。


毕竟大部分数码产品,还是沿用传统多级代理的模式,从厂商直接拿货,并且是小批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供应链上,我有自己的积累,很多都是刷脸刷来的。”李晓鹏说,他能够以全国最低的价格拿到几乎所有的数码产品,而且不需要非常大的数量,他还针对改进了常见的ERP系统,以适应更快的商品流动。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奇客巴士销售的毛利率和利润,让他不用担心在电商蚕食零售市场份额的时代,某几个月的利润,会特别的惨。


这些中等毛利率,但相对低频的数码产品撑起了奇客巴士的基本盘,而高毛利率的小商品正在增加消费者购买的频次。


“618”当天打开手机,京东和天猫是多少,奇客巴士就跟多少。


这对消费者来说,这多多少少是个诱惑。


能够现场直接体验,保证正品,万一有了问题,还有找的到地方问,而不是面对半人工半智能的客服。


“现在的厂家也很聪明,线上和线下的价格,几乎是一样的。”李晓鹏说。


未来,当各地不同的店逐渐多起来,物流和仓储,依然是奇客巴士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何况,每个店的SKU多多少少有些不一样。


“我相信未来10年,平均每个人需要购买50件新的硬件产品,线下购买可能性够大,因为需要体验。”李晓鹏说,只要有一半的人在线下购买时,能来奇客巴士,这个市场就足够大了。


一年单店3000万的营业额,事实上,已经超过某些自媒体电商。据悉,1年时间,城西银泰的会员已经超1万人,会员的平均消费接近2000。


“电商有天花板,但是线下没有,线下是可以复制的。”李晓鹏说,所有奇客巴士都是直营,只是三四五线城市,他会采用合伙而非加盟的形式,通过城市合伙人,共享模式、品牌、设计、运营和供应链。


采访最后,锌财经问道,这样的模式和方法论能否在其他领域复制。


李晓鹏说,很难,如果要转换到其他领域,虽然逻辑是相同的,但无法直接用,还是需要转换和调整。


在今天,奇客巴士“探索科技的美与诚”秋季发布会中,洛可可创新集团董事长贾伟说,未来,通过技术革命产生的价值,需要更多关注体验层和设计层的感知,才来带来更好的场景体验。


他在现场展示了,最新一代的海尔小焙嫩烤箱T3,仅仅只是植入一个内置摄像头,就让整个烘焙过程完全展现在了用户面前,配合“烤圈”APP,实现了硬件和内容的结合,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的粘性。


据悉,在未来,奇客巴士和洛可可将会有更多的合作。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借助实体商圈和自身品牌的流量,奇客巴士像一个巨大的线下漏斗,对消费者进行筛选和贴标签,通过选品、陈列、布置等用户体验,让消费者可以进一步停留在这个舒适的空间,从而有了更高的概率进行购买。

 


一旦购买成功,消费者几乎就成了会员,流量从线下回到线上。


之后的事情,无外乎,留存和转换,当然,这些可能都还太早。


从线下新零售体验店到线上流量电商,奇客巴士的未来,还有很多可以期待。


打碎传统的销售模式,从增加用户停留时间和用户体验做起,这是所有零售业都应该借鉴的细节。

 

QA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Q: 做零售是不是比VC更辛苦?


A: 线下零售太累了,打个比方,一年365天写365篇文章是很轻松的,但如果对你做一个要求,一年365天,只写一篇文章,写365次,每次都要比之前有升华,你想死的心都有。并且线下细节点特别多,永远都在升级迭代。


Q: 从线下作回线上,做线上社区吗?


A: 会的,我们再进一步收集用户数据,线上的时候我一定有流量,要把线下全国这么多门店的非到店的频率给做到线上去,其核心驱动一定是内容。通过媒体思维,来方便无法到店的人做线上的连接。


Q: 商店的类型完全固定了嘛?


A: 现今年都是做测试。杭州旗舰店360平米,还有36平米的迷你店,中间还有模式一百多平米的店铺。每个模式各开两家,开第一家时你不知道怎么开,之后学会怎么开第二家就尝试进行标准化复制,今年再额外做多一件事情是中国最广大的市场是三四五线,一线城市就那么4个,二线城市杭州作为一个代表性我在做测试,之后可以复制。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1、 商业地产的逻辑很简单,流量和租金,除了餐饮和影视,未来会有更多的载体,在这个领域进行创新,但是,表现的背后,是供应链的完善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


2、APP创业时代,有两个词是所有人都会提的,高频和粘度,这两个次,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实现,在零售业,就显得非常难,需要打碎从前的认知,重新来过。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近期我们正在打造行业群如果你有兴趣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加入 即可参与


3天销售百万+,线下实体店赶上马云新零售第一波热潮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今日头条/知乎/腾讯新闻/凤凰新闻/搜狐新闻/

一点资讯/百家 / 雪球 等30多家媒体入驻账号


文∣二楞

编辑∣强强

摄影黄硕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