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设计师到乡村创业幕后推手,他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

(2017-10-24 16:21:49)

从设计师到乡村创业幕后推手,他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
从设计师到乡村创业幕后推手,他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

从2015年初“乡创”一词开始见诸报端,到如今方兴未艾,去乡村创业,倏忽间成了一股热潮。


作为“乡创”概念的提出者, 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旭认为,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产生的巨大需求是真实的。


然而,随之而来的热钱也给这个领域带来了浮躁和泡沫。


如果仅从收入、效率、投入产出比来讲,除了民宿的头部品牌,“乡创”并不是一个好生意,更不是一个“连猪都能起飞”的风口。


山里寒舍的创始人殷文欢在很多民宿大会上都唱过反调,一直劝大家不要进入这个行业。


王旭认同这个说法:“让大家知道“乡创”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对于圈内人和圈外人都是好事。”



01


做乡创有多难?


为什么“乡创”能成为一个热点?


王旭觉得跟民宿热关系很大,“三年收回成本”这样的特例特别容易被大家传播。


SMART自己就是这波热潮的推动者,他们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乡创峰会、乡创竞赛,请来的都是一线品牌的创始人,讲的都是成功的案例。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错觉:“做乡创的出名又赚钱”,推动了很多人进入了这个行业。


然而这个行业的痛点和困难并不是听几个PPT演讲就能知道的,等到你真正进了坑,近距离的接触和肉搏战之后,才会知道这个常和“诗和远方”挂钩的领域是多么地残酷。


王旭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一起进村子做一个扶贫项目,这是公益的事情,也有资金的支持,理论上来讲会非常顺利。


从设计师到乡村创业幕后推手,他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
SMART在当地组织了设计师的大赛,并且做出了非常好的设计作品。在落地的时候,却还是会遇到了各种问题:村民内部的矛盾、外来的资本的博弈、外来的创客和村民之间怎么样去融合、基金会和村民之间怎么去平衡,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让他措手不及。


基金会希望有一个长期的收益,村民却更关注短期收益,双方之间的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让一个本该双赢的项目变得磕磕绊绊。


至于有多少人在这个领域赚到了钱,王旭说就算领域里最光鲜民宿行业里也只有10%的人赚到钱。这个行业不用统计淘汰的比例,只需要讨论一个项目能撑多久就行。


王旭说,每个想要从事“乡创”的人都该知道,乡村并不只是单纯美好,你必须“认清真相后依然热爱”


“乡创”是不是一个风口?王旭不愿意下判断,只愿意说这个领域确实有机会。


有一个东西在“乡创”这个圈子里被讲了无数遍的: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归田园的这样一种情怀和心态。 现在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进程过去这么多年,城市里的房子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也差不多了。


中国人是不缺房子。缺的其实就是乡村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而现在真正高品质乡村生活的产品供应量还是少,所以还是有这个机会。


只不过民宿产业也好,或者说乡创产业也好,以及它可能会涉及到露营地行业也好,都是属于起步阶段。


专业人才非常少,能把这个事情做得更专业的团队更少。所以导致做这个的人总有短板,设计师不擅长运营,做着做着倒了,做运营的往往对产品没什么概念,这些情况都普遍存在。



 

02


做“乡创”的实践者


王旭在清华大学学习建筑设计专业,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攻读建筑学硕士,毕业后留美工作,并迅速成为ZNA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


因为作为设计师,他有机会去规划大型的度假酒店,度假综合体。但是他的业余时间会跟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做一些乡村的援建,包括地震后的援建。


当时他就意识到两个问题:第一,在绿水青山的这些地方去做了大型开发,本身对环境,甚至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讲,是有点带有掠夺性的。


第二,纯粹的公益并不是乡村改造最好的路径,但又必不可少。


乡建也好,乡创也好,是需要这两者的结合,既需要有一个商业逻辑,也需要有很多基础打底。


你跟村民有关系创办了基金会,能协助村民建立合作社,然后村民才会有一个集体主体。能跟你外部的资本、投资人,以及外来的建设者去对接,这样才能去摆平很多问题。


这也成了第一届SMART乡创大会应运而生的理论基础,王旭把他主业做的事,和业余时间做的两件事并轨了。


SMART每年定期举办AIM竞赛、乡创大赛、乡创峰会,会收到数以百计的资料还有信息,还有各种团队的项目的BP,藉此收获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可以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视整个行业。


然而王旭却更愿意把SMART定位为这个行业的或者说这个热潮的参与者,实践者,而不是观察者。


从设计师到乡村创业幕后推手,他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
“只是站在外面的话,你难免会指指点点说这个做得好,这个做得不好。但是其实真的在里面的时候,你才知道因为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所以他必须要这样做。并不是说像你站在室外那样,那么的悠闲,或者说这么的从容淡定。”


真正在跟这些乡创的创业者接触的时候,王旭觉得谁也不比谁笨,很多很优秀的人投身在做这件事情。之所以还遇到这些问题,是因为这个行业里面现在存在很多痛点,暂时还没有办法完全解决。


所以SMART自己在北京郊区做了日光山谷项目,就是想把理论跟实践相结合。



 

03


乡创项目的四种形态


在“乡创”这个领域里,既有上市公司的离职高管,也有养家糊口的农村大妈,说一句鱼龙混杂并不过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资源,切入点,作为掌握这个行业最多数据的王旭,却并不觉得这个行业有多复杂,只有看不懂这个行业的人才会觉得眼花缭乱。


其实谁花了多少时间,做了什么事情,在圈内人看来一目了然。


王旭把“乡创”项目的类型按照时间轴来分成四类,从农家乐到民宿,再到民宿聚落,最后到田园综合体,这四种形态是按时间顺序分别出现,在目前这个阶段共存。


“乡创”的第一个形态就是农家乐,最早出现在成都周边,村民自己炒几个菜,或者他腾两间房出来住,一个人几十块钱那种。


然后到民宿阶段,以“莫干山洋家乐”为开端。对民宿主来说,这是比农家乐更清晰的生意:花多少钱装修了一房子,租了一院子,能收多少钱,多少年能回收。


第三个形态是民宿聚落:这是几个民宿的聚集。


最后是田园综合体,它是跟乡村、田园相关的多业态综合。它的操盘运营难度要比民宿复杂的多。因为操盘手必须懂各种业态,还能把它们攒在一起,还能让它们很好的联合起来协调成一个不错的体验的产品。


从设计师到乡村创业幕后推手,他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

王旭总结的乡创四种形态


“以前民宿就管你住的事就行了,现在我还得考虑小孩在这边受到的自然教育,还要考虑手作用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材料,跟当地文脉有什么关系,去深度挖掘在地文化这些。它可能会涉及到的工作界面会宽很多。”


田园综合体会是“乡创”的最终形态,但是在现阶段还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案例。


难点在哪里?


现在做这个东西,它有两条路径。一条路径就是通过地产变现。另外一条路径,你通过规模能够去讲资本故事。比如说寒舍,三年100家,IPO上市,这个资本能听懂。或者说概念很好,在政府那拿到了非常低价的土地,这个资本方能听懂。除了这两条以外,再没有资本认可的路径。


其实很多开发商冲进去以后,如果他还用原来那个地产开发逻辑是去做的话也是走不通。不管投了两个亿还是三个亿,村民跟你不对付,他只需要给你断路、断电、断水,你就完全没有办法,几个亿也没有用。


王旭认为,热潮之下,乡创者一定要带着一颗冷静的公益心,才可能融入乡村,和村民一起朝着“分享经济”的路子走下去,才能有持续成长的活力,“别一上来就想着快速融资增值上市”。


公益先行,其实是要和村民之间达成一个信任的关系。这个信任关系决定了你们是站在同一个战线上面。


如果很多圈外人了解了这事有多难的话,可能就不会进来了。

 

QA


从设计师到乡村创业幕后推手,他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

 

Q: 为什么现在真正做田园综合体的人并不多?


A: 现在有很多人跟风在做,只是做的好的并不多。刚才咱们聊到融资的问题,后来为什么无锡这个项目活了?因为它后面有一大片地产,因为这两年,2016年、2017年的地产形势大好,一下都卖了,所以它就活过来了。


Q: SMART是这个行业的观察者吗?


A: 我们其实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这个行业或者说这个热潮的参与者。有的时候你只是站在外面的话,难免会指指点点说这个做得好,这个做得不好。但是其实你真的在里面的时候,才知道因为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所以他必须要这样做。并不是说像你站在室外那样,那么的悠闲,或者说这么的从容淡定。


Q: 乡创项目的四个形态哪个是泡沫最大的?


A: 农家乐不用说了,民宿肯定有,聚落还谈不上,因为现在聚落,一些做得比较优秀的民宿的人现在刚刚开始,开始做聚落。田园综合体这一块,如果说它有泡沫的话,一定是做地产的企业,他根本就不明就里。这个东西这么复杂,一定是你得有深耕了多年,犯过错,交过学费,买过单的团队,才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可能性把这事做好。如果地产公司一下冲进来的话,可能钱他能砸得起,但是东西不一定能做得起来。

 



 

从设计师到乡村创业幕后推手,他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

 

1、第一产业包括高附加值的农业都撑不起田园综合体,现在唯一成熟的模式还是附带房地产。只能期待农村体验、生态观光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农旅交叉型业态能够尽快成熟。


 

 

2、我们在乡村改造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都市人的乡愁、安全的食品、传统农村社会的复活、农民生活品质的飞跃、农业高科技的迭代……然而在现在这个阶段,真的能体会到的东西还停留在消费品阶段。



 

从设计师到乡村创业幕后推手,他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

 

近期我们正在打造行业群如果你有兴趣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加入 即可参与


从设计师到乡村创业幕后推手,他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今日头条/知乎/腾讯新闻/凤凰新闻/搜狐新闻/

一点资讯/百家 / 雪球 等30多家媒体入驻账号


文∣靖博

编辑∣强强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