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尧曰篇》20.1-2
(2022-09-10 20:13:27)
标签:
教育 |
分类: 论语新解 |
20.1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 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周明新愚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整篇解释:尧说:“听我讲!年轻的舜呀,上天的大命轮到了你的身上,你要执守中道,如果天下的老百姓都穷困的话,上天赐予你的福禄也就永远终结了。舜也是这样传命给大禹的。(商汤)说:“我小子履行王命,敢于用大黑牛祭祀,敢于在这里向伟大的天帝公开表明:对于我个人的罪责,我不敢私自赦免,对于他人的善行,我作为天帝之臣也不敢私自掩蔽,因为天帝的心里有一本账都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我自己要是有罪,和万方诸侯无关,万方诸侯有罪,罪责都在我的身上。周能拥有天帝赐予的王命,都是因为贤才众多的缘故。周武王曾说过:“虽然我有很多周室的宗亲,但是还不如异姓的有仁德的人对我的帮助大。百姓有过错,都是我一个人的过错。”小心谨慎地权衡和设定贡赋的数量, 仔细地审察法律制度,恢复被荒废的官职,就可以让政令能在四方通行。把灭掉的国家重新建立起来,把断绝掉的氏族的祭祀重新恢复起来,举用那些隐逸的贤人,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心悦诚服。帝王需要重视的事情是:民众吃饭的事情,丧祭的事情。宽容就能得到众人拥护,守信就能让民众效力,勤勉就会有功劳,公正就能让民众满意。
补充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尧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认真检查度量衡器,周密地制定法度,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 使百姓公平。
钱穆先生解释:
堯說:“唉!你舜!天的歷數命運在你身上了。好好掌握着那中道!四海民生困窮,你的這一分天祿,也便永久完結了。”舜也把這番話來交代禹。湯遇着大旱禱天求雨也說:
“我小子履,敢明白告訴皇皇在天的天帝。只要有罪的人,我從不敢輕易擅赦。那些賢人都是服從上帝之臣,我也不敢障蔽着他們。這都由上帝自心簡擇吧!只要我自身有罪,不要因此牽累及萬方。若使萬方有罪,都該由我一身負責,請只降罰我一身。”周武王得上天大賜,
“縱使有至親近戚,不如仁人呀!”他又說:
“百姓有過,都在我一人。”該謹慎權量,審察法度,務求統一而公平。舊的官職廢了的,該重新修立,四方之政那就易於推行了。滅亡的國家,該使復興。已絕的世族,該使再續。隱逸在野的賢人,該提拔任用。那就天下之人全都歸心了。所當看重的,第一是民眾的飲食生活,第二是喪禮,第三是祭禮。在上位的人能寬大,便易獲得眾心。能有信,民眾便信任他。能敏勉從事,便有功了。能推行公道,則人心悅服了。
20.2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周明新愚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整篇解释:子张问孔子:“怎么做才可以为好政?”孔子说:“尊崇五美,摒除四恶,这样就可以为好政了。”子张又问:“什么是五美?”孔子说:“君子施惠而不花费,劳役民众而无怨言,有欲求而不贪婪,尊贵而不骄傲,威严而不粗野。.”子张又问:“那什么是惠而不费呢?”孔子说:“根据民众想要的利益而去给于他们方便,让他们去创造,这不就是惠而不费吗?选择有劳动能力、有空闲时间的人去派他们服劳役,又有谁会抱怨?想追求仁德就能得到仁德,又何必贪婪呢?君子不会区别对待众多和寡少,不会区别对待弱小和强大,不敢怠慢任何人,这不就是尊贵而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严肃地正视,一副威严的样子,他人望见就会敬畏他。这不就是威而不猛吗?”子张又问:“什么是四恶?”孔子说:“不先教诲,违法就杀,这就是残虐;不给于告戒就要求成功,这就是苛暴;命令下的宽松,期限要求严格,这就是贼害;好比给予他人俸禄,要是太吝啬,那他也就只能当个小管家。
补充说明:
1.
2.
3.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钱穆先生解释:
子張問孔子道:“如何始可從事政治呀?”先生說:“尊崇五美,屏除四惡,這樣乃可從事政治了。”子張說:“何謂五美呢?”先生說:“在上位的君子,第一須懂得惠而不費,第二是勞而不怨,第三是欲而不貪,第四是泰而不驕,第五是威而不猛。”子張說:“怎樣稱作惠而不費呢?”先生說:“你看人民在那方面可以得利,便在那方面誘導他們去得利,豈不是施了恩惠給人而不破費着自己嗎?你只選擇可以使人民服勞的事來使人民服勞,又誰來怨你呢?你自己所欲,只在推行仁道,那就要推行儘推行,豈不是有欲而無貪嗎?一個在上位之君子,不論對方是寡是眾,或大或小,總之自己無敢怠慢,那豈不極舒泰而並不驕矜嗎?一個在上位之君子,只要衣冠整肅,瞻視尊嚴,便見得儼然,別人望了他生敬畏之心,豈不就有威而不猛暴了嗎?”子張又問:“何謂四惡呢?”先生說:“不事先教導人,便要用殺戮來推行或制止,那叫虐。不事先告戒人,而到時忽然要查驗他成功了沒有,那叫暴。雖下了命令,像不當件事般,並不曾鄭重丁寧,到期限時又硬不通融,這像有意陷害人,叫做賊。同樣是要給與人的,但在出納之際,卻不免多所吝惜,那有失在上位者之體制,像是一經管的有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