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水涧的周明新
清水涧的周明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42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子张篇》19.1-6

(2022-09-04 16:06:12)
分类: 论语新解

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周明新愚解:

 

整篇解释:子张说:“官员在面对危难时,可以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在获取财物时会想到符合道义,在祭祀时会想到要恭敬,在服丧时会想到要哀伤,做到这些他就算合格了。

 

补充说明:

1.       《子张》篇里面记录的都是孔子弟子的言行。此时孔子或已经离世,孔子的思想在被弟子们传承着,在被弟子们传承的过程中,弟子们也有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于是孔子的思想就被展开了。

2.       子张在此讲的话或都可以从孔子前面的话中找到思想的源头。例如“士见危致命”就是对孔子说的“先难而后获”和“有杀身以成仁”的这些思想的发展。“见得思义”和孔子说的“不义之财于我如浮云”的意思一致。“祭思敬”和孔子说的“祭神如神在”的意思一致。“丧思哀”和孔子说的“丧,与其易,宁戚”的意思一致。

3.       子张在此是总结了为官的一个品行要求,第一要有牺牲精神,第二要廉洁,第三要恭敬,第四要懂得感恩。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钱穆先生解释:

 子張說:“一個士,見危難能授命,不愛其身。見有得能思及義,不妄取。臨祭能思敬,臨喪能思哀,那也算可以了。”


19
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周明新愚解:

1.       执德:推行仁德。

2.       弘:广施。

3.       信:信奉。

4.       笃:恒守。

5.       为有:守住富贵。

6.       为亡:渡过险难。

整篇解释:子张说:“推行仁德不能广施,信奉一个道又不能恒守,那他怎么能守住富贵?又怎么能渡过险难呢?

 

补充说明:

1.       此章,子张主要讲一个合格的官员必须要做到两点,一要广施恩惠,二要忠贞不渝。能广施恩惠,众人都会希望他富贵;能忠贞不渝,即使在险难中,人们也不会抛弃他。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

钱穆先生解释:

子張說:“執德不能弘大,信道不能篤實,這樣,怎好算他有,又怎好算他沒有。”


19
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周明新愚解:

1.       嘉善:表彰善人。

2.       矜不能:扶助能力不足的人。

整篇解释:子夏的弟子请教子张交往之道。子张问:“子夏是怎么说的?”那个弟子回答道:“贤的人就和他交往,不贤的人就要拒绝和他交往。”子张说:“我听到的和这个不一样:君子尊敬贤人而且又能包容众人,表彰善人而且又帮助能力不足的人。我要是大贤人,对于谁我不能包容?我要是不贤的话,人家将会拒绝我,又如何说还能拒绝人家呢?”

 

补充说明:此章,子夏是引用了孔子的“事其大夫之贤者”的思想来教导弟子,子夏是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指导弟子如何交往的,子夏是在教弟子如何称为一个君子。而子张所说的话的思想是源自于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子张在这里是从一个君子的角度来说如何交往的,作为一个君子他就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就不能仅仅只关注自身的提高。因为子张和子夏两个人的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才导致了两者观点的不一致。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

 

钱穆先生解释:

 子夏的門人問交友之道於子張。子張道: “你們先生子夏如何說呢?” ‘可與為友的,我和他為友,不可與為友的,該拒絕不與相交。’”子張說:“這和我所聽到的不同了。‘一個君子,該尊崇賢者,同時亦寬容眾人。該嘉許善人,同時亦哀矜那些不能的人。’若使我是個大賢,對人有什麼不能容的呢?若使我自己不賢,別人將會拒絕我,那待我來拒絕人呀?”


19
4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周明新愚解:

1.       小道:小路。

2.       泥:陷入泥沼。

整篇解释:子夏说:“虽是小路,也必定有可值得欣赏的地方, 但是要想走的远的话,恐怕就会陷入泥沼里面,所以君子是不会走小路的。

 

补充说明:此章,子夏讲的这句话和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一脉相承,也和子游说的“行不由径”的意思一致。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 大目标就行不通了。”

钱穆先生解释:

子夏說:“就算是小道,也一定有可觀處。但要行到遠處,便恐行不通。所以君子不走那小道。”

19
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周明新愚解:

1.       亡:改掉的缺点。

整篇解释:子夏说:“每天都要知道自己改掉了什么缺点,每个月都不忘检视一下自己又获得了哪些能力,就可以被称为好学的人了。

 

补充说明:此章,子夏说的“日知其所亡”和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焉。”的意思一脉相承。 “月无忘其所能”和孔子说的“学而不厌”的意思相通。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钱穆先生解释:

子夏說:“每天能知道所不知道的,每月能不忘了所已能的,可說是好學了。”


19
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周明新愚解:

1.       博学:广泛地学习。

2.       笃志:笃守自己的志向。

3.       切问:应为窃问,在心里问自己。

4.       近思:把自己比作别人去思考。

整篇解释: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笃守自己的志向,在心里问问自己,然后再把自己比作别人去思考,仁就在这些方法里面了。

 

补充说明:此章,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和孔子的“君子博学于文”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以及“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一致。“切问而近思”和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一致。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钱穆先生解释:

 子夏說:“博學而能篤守其志,又能就己身親切處去問,接近處去思,仁道亦就在這中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