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察物体(一)》教材理解与教学案例研究

(2018-12-06 08:36:21)
分类: 教育教学

观察物体()》教材理解与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认识》这一方面的内容。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课程内容”“第一学段”中提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以及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

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三、目标解析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以及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解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戴上了一个蝴蝶结作为标志,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

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解析: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3.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解析:学生要能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需要根据人物与观察对象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空间想象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因此学生必须具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经验,并通过想象,唤醒自己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表象,掌握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解析:通过1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

四、内容编排及其特点

编排结构

观察物体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例1)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例2)

用推理解决简单问题(例3)

教材编排特点:

1.  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2.  观察者与观察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不具体要求。

3.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教材解读

第一课时:《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1展示4名学生分别从前、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境图,并在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分别谁看到的。从熊猫、后面看到的图形会有较大的差别,学生很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图形却基本相同,只是脸、胳膊等的朝向不同,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一年级认识左右时,只要自我方向为参照辨认左右,对与自己方向相反的人或物为参照点辨认左右不作要求。)因此,教材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了一个蝴蝶结作为标示性标志利用这一形象特征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通过1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进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的关系。

第二课时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用推理解决简单问题

2呈现了学生从左侧面、正面、上面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情境图,长方体各个面的颜色相同,且没有图案标记,学生只能根据图形加以辨认,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与例1相比,例2从观察实物转为观察立体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三名学生分别从长方体的前(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体现了对三视图知识的初步渗透。需要说明的是,例2中从上面观察的学生是站在长方体的右面俯视的,这里只是让学生能辨认从这个位置所观察到的图形的形状。真正的三视图中的俯视图,应是站在物体的正前方俯视的视图。教师今后在正式教学三视图时要注意这一点。例3是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给出了从一个位置所观察到的一个立体图形的一个面, 让学生推测所观察的是什么立体图形。教材的编排继续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而且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的例题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六、教学建议

1.学生提供的观察物体要精心选择。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3.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

4.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建议2课时教学。

七、教学策略

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课程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处理好直观观察经验和间接观察经验的关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开展适当、有效地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增进数学理解。

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 

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4)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巩固新知。 

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  

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 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   侧面     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