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记者获悉,在宁波市教育局牵头组织下,10月10日下午,宁海、象山两地教育局以公函方式明确,同意宁海县长街镇隔洋塘村适龄学生凭户口本到象山入学,并享受象山县本地生源待遇(见10月12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宁海长街镇隔洋塘村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该村学生去长街镇上读书,面临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问题。也因此,一些学生家长希望孩子跨县到象山的学校就近入学。
如果长街镇隔洋塘村的学生不能就近入学,必将使学生陷入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困境,难免贬损学生的读书质量,无益于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有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很有必要释放相关政策的“温度”,不拘一格开校门,让长街镇隔洋塘村的学生实现跨县读书“自由”,就近入学。这就需要有关教育部门灵活掌握相关政策,“变通”处理长街镇隔洋塘村的学生。
现在,长街镇隔洋塘村的学生已经实现跨县读书“自由”,就近入学。这,无不凸显有关教育部门对长街镇隔洋塘村学生的高度负责精神,同时也表明,有关教育部门思想不再僵化,执行政策具有相当能力的“灵活性”。
其实,古人早就说过:“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悖。变通之道,古今相通。有关教育部门及其学校为什么不能聪明一点地为长街镇隔洋塘村的学生敞开校门呢?
笔者认为,只要不违反总的政策精神,凡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释放相关政策“温度”的事情,都不妨因时制宜、因情制宜地采取“变通”的办法,让处在特殊地理位置的学生实现跨县读书“自由”。这样做,不但对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大有裨益,而且还可以给有关教育工作(譬如分片划段招生)的改革,创造新的工作经验。
让长街镇隔洋塘村学生就近入学的做法,值得各地举一反三地复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