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宁波精选出多家企业作实践基地,让中职教师有机会走进生产一线,接触行业头部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11月20日工人日报)。
据报道,作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连续两年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组织该市中职教师深入“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生产一线,全脱产顶岗实践一个月,将行业最新的技术工艺融入教学,形成了一套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制。
读罢这一消息,笔者不禁大声呼喊:中职教师走进生产第一线,好!
好在哪里?好就好在:第一、助力破解“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的现实难题。昔日,所以存在“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之不尽如人意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产教脱节、校企有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组织中职教师“脱产下企”顶岗实践,要求教师在企业完成一个工作项目,并转化一个教学项目,中职教师就能发现“产教脱节,校企有隙”的原因所在,并尽力设法使之“产教结合,校企衔接”,这就助力破解“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的现实难题。
第二、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以前,企业用不好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而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不能胜任企业岗位,问题的关键是,以前的职业教育走的是“闭门造车”之道。其实,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企业的用人标准应该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导向。组织中职教师“脱产下企”顶岗实践,让中职教师了解企业最新的用人标准、技能要求、岗位职责、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等,进而完善相应的教学方案,对于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必将大有裨益。
自然,中职教师走进生产第一线,不只是中职教师从企业中得到“好处”,相反,中职教师也可以让企业获得“好处”。譬如针对企业生产进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难题,中职教师不妨“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再譬如很多企业技能人才需要得到理论知识,中职教师在实践期间可以为这些企业技能人才工开设机械制造、加工等培训课程,帮企业技能人才掌握并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总而言之,中职教师走进生产第一线,是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组织的必需。中职教师进企业实践是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探索。宁波的做法,值得各地举一反三地借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