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说:今年9月,北京市药监局会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等部门出台《北京市推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北京市促进临床急需药械进口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为罕见病用药开建通关“白名单”(见10月26日工人日报)。
所谓“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就是建立涵盖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白名单”制度,实现罕见病药品“一次通关、多次出区使用”,推动由“人等药”向“药等人”转变。
据悉,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种~1万种,我国罕见病患者数量众多,已登记罕见病病例约78万例,患者临床需求迫切。然而,由于治疗罕见病药品的市场需求量不太广,制药厂研制并生产相关药品的积极性不高,而有的治疗罕见病例药品只在国外有,国内尚未上市,导致医院用药动辄要等一年半载。不消说,如此“人等药”,不仅会使罕见病患者面临“断药风险”,难能确保罕见病患者治愈康复。也因此,北京市药监局会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等部门提出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以确保罕见病患者避免“断药风险”,走向治愈康复。据报道,实行“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后,罕见病药品就能“一次通关、多次出区使用”,从而推动罕见病药品由“人等药”向“药等人”转变,不仅减轻患者家属的交通负担,还降低罕见病患者的“断药风险”,给罕见病患者治愈康复系上一条“保险带”。
“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得好!要给罕见病患者治愈康复系上一条“保险带”,就是需要建立这样的
“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不建立 “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是难能给罕见病患者治愈康复系上一条“保险带”的。当然,敢于建立
“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而这个勇气和胆识,则来于对人民医疗事业对罕见病患者的高度责任感。我们有些地方,罕见病患者老是面临“断药风险”,罕见病患者难能治愈康复,原因或许诸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这样的“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
北京市药监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方面建立了“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无不表明,罕见病患者已经得到北京市药监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的做法,值得各地举一反三地借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