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夕,李龙作为清华毕业生,在35岁时再次参加高考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广泛关注,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见6月10日新浪新闻综合/上游新闻)。
关于此事,网友众说纷纭:说
“浪费教育资源”的有之、说“挤占年轻人上升通道”的有之、说“炒作”的也有之……但也有人认为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值得尊重。对此,笔者也有看法。
“浪费教育资源”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姑且不论这位清华毕业生李龙能否被高校录取,但万一被某所高校录取让他进入高校就读,就存在“浪费教育资源”之虞了。设想一下,让一名已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再次接受高等教育,这不是“浪费教育资源”是什么?
“挤占年轻人上升通道”的说法,也颇有道理。尽管如今不少高校在扩招,但考生要实现“金榜题名”还是有很大难度。一名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再次参加高考,无论从资历上,还是从经验上看,显然存在“挤占年轻人上升通道”之嫌。设想一下,假如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考生再次参加高考的,不止李龙一个,而是多如牛毛,那么,对初次高考的考生而言,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压力”?也因此,初次高考的年轻人要实现“金榜题名”必将有更大更大的难度!至于“炒作”一说,就不大好确定了,因为李龙如此的行为,并非存在掠取某种商业利益之嫌。
而李龙的行为,显然是在实现自我价值。固然,选择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值得尊重,但笔者要问的是:35岁了,不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做更有利于社会的事,而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证明,自己和18岁的年轻人有得一“拼”,有那必要吗?何况条条道路通罗马,实现自我价值,并非一定要再次参加高考,君不闻,早就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陆步轩?
由此,不禁想到,为了防止李龙之类的考生浪费教育资源,挤占年轻人上升通道,教育监管部门制定的《高考招生简章》不妨规定“年龄不限”,但绝对不能规定“学历不限”,必须把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拒之门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