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在网络平台上发帖称,在厦门思北BRT附近目睹鸟类频繁攻击路人,上下楼梯时头部莫名就受到小鸟的突然袭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导报记者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原来这种“愤怒的小鸟”是厦门颇为常见的红嘴蓝鹊,也被称为“青鸟”(见4月17日海峡导报)。
如果有市民遇见如此“愤怒的小鸟”,便大光其火,甚至进行“反击”,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红嘴蓝鹊吃大量害虫,益处很大,平时比较温顺,只是在每年3月至5月的繁殖期间,由于它亲鸟护巢性极强,于是变得性情十分凶悍,人若接近其巢区,则啼叫飞舞不止,甚至对人体进行攻击。也因此,在此期间,市民可尽量避免路过它们的出没地带,不要主动亲近、挑逗它们,破坏它们的巢穴。一旦发现周围经常出现红嘴蓝鹊时,市民出入时不妨佩戴好帽子或撑伞进行躲避,多多观察、加以留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红嘴蓝鹊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市民千万不要“反击”红嘴蓝鹊的“愤怒”,更不要肆意伤害它。否则,即便不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也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其实,我们如今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不仅仅建设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更建设包括人鸟之间在内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市民遇见“愤怒的小鸟”,不是更不能愤怒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