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宁波日报民生版披露:“爸爸写字,我来画爱心”“写了满满一张纸,用文字更能表达心里话”……在“时空信箱寄哀思”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人通过这一小小的活动慎终追远,为已故的亲人送上一份思念。据报道。近日,霞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联合社区特别策划了“时空信箱寄哀思”活动,将‘红霞’流动党群服务点开到颇有人气的城市书房,设立“时空信箱”帮大家寄托哀思。
适逢清明,沿袭传统习俗,本地人要扫墓祭祖,寄托哀思,外来务工人员也要扫墓祭祖,寄托哀思。如果外来务工人员纷纷擅离工作岗位,回老家扫墓祭祖,寄托哀思,必将给宁波经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外来务工人员坚守工作岗位不回家祭扫,势必给外来务工人员留下品尝“缺失人情味”的遗憾。显然,这与健康发展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初衷不尽相符。也因此,发展宁波经济建设,只能在不给外来务工人员留下品尝“缺失人情味”的条件下进行。
现在,因工作关系没法回老家祭扫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时空信箱寄哀思”活动,可以将哀思变成文字,与已故的亲人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不给宁波经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不给自己留下品尝“缺失人情味”的遗憾。
可贵的是,这“时空信箱寄哀思”活动,不仅让外来务工人员实现不回老家寄托哀思,也是对绿色文明祭祀新风尚的一次有力倡导,更是对流动党员精神家园的一次温馨守护。
霞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推出“时空信箱寄哀思”活动的做法,是改掉了往昔只本地人利益不顾外来务工人员利益的行为。其实,我们的任何工作,都应该兼顾本地人利益和外来务工人员利益,都应该象他们那样,把外来务工人员利益和本地人利益放在同等地位,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着想,让外来务工人员实实在在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心中充满温暖。我想,这种为外来务工人员着想、对外来务工人员负责的态势,正是健康发展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表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