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宁波日报披露:9月12日,在浓厚的亚运氛围中,海曙区章水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樟村村,学习体验非遗运动项目抖空竹。在非遗传人叶恒军手把手的指导下,小朋友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空竹绳柄的拿捏姿势,以及运用手掌和手腕的协调运动来控制空竹。
抖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史载,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抖空竹,对老一辈人而言并不陌生,甚至对那些“老玩家”而言,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那个时候,“老玩家”们只要得闲,就去空旷地抖空竹。空竹抖起,发出“嗡嗡”声响,便引来一大圈人围观。那时那刻,空竹不仅是人们裨益健身的必备品,而且也是连接左邻右舍沟通交流的好媒介。空竹翻腾飞跃之时,就是喝彩声响起之刻。围观者看得兴趣盎然,抖空竹者玩得浑身是劲。空竹的“嗡嗡”声与人们的交头接耳声融汇出一曲和谐无比的交响乐,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近二三十年来,也不知道是街道地域缩减、固有文化空间缺失的原因,还是人们居住环境的变迁、当代人不屑于“老玩具”的原因,在我们的生活中,抖空竹这一活动渐行渐远,庶几乎不见踪迹,以致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抖空竹似乎有“返老还童”的迹象。有资料显示,北京空竹博物馆曾组织传承人走进300多所小学、200多所中学和大学,以及社区、机关单位进行讲授、展示和传承。而如今宁波也有非遗传人叶恒军手把手地指教孩子们抖空竹,让孩子们领略空竹文化的魅力,培育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其实,现在的居民比起老一辈而言,更需要抖空竹。老一辈的时代,没有电视机、手机等电子玩具。那个时代的居民,几乎不缺少运动,因而很少见到如今司空见惯的“小胖墩”、“将军肚”。而如今的居民营养丰富,不是伏案打电脑,就是看电视,低头玩手机类的电子玩具,运动稀缺,且很少交流沟通,也因此,现在的居民特别需要抖空竹这样的“全身运动”,既裨益个人健身强体,也裨益融洽人际关系。
传承抖空竹,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对建设和谐社会,甚至对提升城市温度,都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抖空竹,今人比前人更受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