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宁波日报披露:前不久,镇海区发生一起因电动自行车充电故障引发的火灾,烧毁电动自行车、摩托车100余辆。这件事值得广大市民关注。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宠儿”——当前宁波电动自行车保有量436万辆;与此同时,由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引人关注——据悉,2020年以来,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共543起,今年前8个月,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191起。
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这么多,缘何?原因或许诸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有些电动自行车车主充当“傻大胆”。就是说,有的电动自行车车主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逞能、蛮干、不尊重学科、不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其实,《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里的各种规定,本是消防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用大量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教训和成果,不容任何电动自行车车主藐视、违反。然而,有的电动自行车车主却藐视它,认为按照《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就是“谨小慎微”,就是“胆小怕事”;甚至认为“过载充电”一两次未必一定会发生火灾。显然,这种藐视《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麻痹大意、逞能蛮干的态势,是对个人和公共安全极不负责的一种表现。
有道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个数字极其微不足道,因此就有电动自行车车主心存侥幸。其实,这“万一”却是万万不能麻痹的。有实验表明:在没有电压保护的情况下,接通电源后约46分钟,电池电压达到4.7伏,电池发生过充现象,电池突然冒出白烟,并出现明显鼓包,同时喷射出大量火星。仅数秒后,锂电池被彻底点燃,在一声巨响中电池爆炸,燃烧的电池碎片散落一地。那些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多半是因“过载充电”引发的。生活中诸如此类因电动自行车车主心存侥幸而引发的火灾还少吗?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绝不可再用鲜血乃至生命去验证。电动自行车车主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必须秉持科学的态度,必须严格执行《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各种规定。
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务必力戒“傻大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