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宁波日报披露:慈溪周巷镇金府华庭小区的张阿姨近日将家里的几个竹制旧杨梅筐交给了垃圾分类督导员。杨梅季期间,仅周巷镇这几天就累计收集了近千个竹制、木制杨梅筐。
以往,由于无人回收杨梅筐,每逢杨梅季期间,大街小巷便随处可见人们扔掉的杨梅筐。这不仅浪费资源、还衍生大量城乡垃圾,污染环境。其实,杨梅筐该有一个好去处。众所周知,杨梅筐主要分为塑料制和木竹制两类。其中塑料制的杨梅筐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回收利用,可作为塑料原料,重新制造塑料产品;竹制、木质的杨梅筐可作为高热值燃料进行利用。也因此,慈溪市垃圾分类办今年提前部署,尝试按杨梅筐材质分类收集,其中塑料制杨梅筐统一进入市场化回收循环利用渠道,目前已累计回收利用100余吨。据悉,慈溪市垃圾分类办将在近期实践的基础上扩大试点经验,逐步完善杨梅筐及其相关废弃垃圾的分类收运及回收利用体系,真正做到‘杨梅垃圾’源头减量。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大量资源,还减少了大量城乡垃圾,净化了城乡环境。
回收杨梅筐,真是一个好主意!
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但要切切实实地做起来,必须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尤其要发扬“不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假如具体小事不动手,只在那里等待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么,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那只能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慈溪市垃圾分类办回收杨梅筐的做法,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具体表现。值得点赞!也值得各地举一反三地借鉴!
不消说,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只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事情,每家企事业单位、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每家企事业单位、每个公民都能象慈溪市垃圾分类办那样,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从各方面堵漏洞、卡脖子,不给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留下任何可趁之机,那么,早日建成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大有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