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宁波日报披露: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近日与该市发改委、经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供销社联合印发《宁波市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即日起至2024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遏制茶叶过度包装违法行为,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新国标的强制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这两条是为了限制包装体积规定的。然而,市场上包装空隙率均大于60%,系明显过度包装的茶叶时有所闻。毫无疑问,过度包装的茶叶一旦泛滥,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还扰乱茶叶市场秩序。所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才与该市发改委、经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供销社联合印发《宁波市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即日起至2024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遏制茶叶过度包装违法行为,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是一回事;能否求得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的最大成效,又是一回事。
众所周知,姑息养奸。对过度包装茶叶经营者,该罚不罚,是姑息,该重罚却轻罚,也是姑息,同样养奸。毋庸讳言,有些茶叶经营者所以肆无忌惮地过度包装,就是因为他们以为不会受到有关执法部门的处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早就明确规定,生产经营者未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市场监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过度包装的茶叶,市场监管部门或有关执法部门理应“对号入座”,照章惩罚。畸重不对,畸轻也不对。如果有关执法部门不能做到言出法随,对过度包装违法行为斗争不力,对过度包装茶叶经营者承办不严,势必会助长过度包装歪风和过度包装违法行为的“抗药性”,还会使其他茶叶经营者觉得不过如此,不妨为之,起而效尤,以致过度包装茶叶层出不穷,遂使国家和人民利益蒙受更大损失。
也因此,此次专项治理行动不仅要集中曝光一批过度包装的行政处罚典型案例,而且要鼓励消费者投诉举报茶叶过度包装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过度包装茶叶经营者的法律责任,还要追究过度包装茶叶经营者的经济责任,罚得过度包装茶叶经营者哇哇直叫。唯如此,求得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的最大成效,有效遏制茶叶过度包装经营歪风,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才大有希望。期待宁波市场监管局与有关部门对过度包装茶叶经营者秉持“零容忍”态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