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因为网上一则视频,台州市三门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杨凡火了(2月20日钱江晚报)。
视频中,杨医生用一种有温度的方式,巧妙地退还了病人家属在手术前偷偷塞到他口袋里的红包——将钱全部存到这名病患的住院账户内。很多网友为他点赞:“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红包”者,压岁钱也,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本来红包往来纯粹出于真心诚意,绝无交易污垢。可自上世纪70年代末送礼的风气漫开,红包逐渐变味,从原先的庆贺压岁延伸到求助、感谢,范围从自家、亲友延伸到医院等行业,送红包也渐渐有了"行情",形成可怕的陋规。患者所以要向医生送红包,出于两种心理:一是拜托医生特别照顾;二是表达酬谢之意。显然,这是月光下打灯笼——多此一举。其实,医生照顾患者,是医生的本分,无需红包刺激;医生给患者治病,是医生的职责,无需红包酬谢。
然而,近些年来,有些医生不仅不拒绝红包,反而利用患者的不正确心态,向患者索要红包,遂使医疗作风每况愈下。也因此,为了建设良好医疗作风,不少三观正确的医生自觉拒收红包,而不少医院也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严禁并重罚医生收红包。想必台州市三门县人民医院也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了。
不消说,该医院的杨凡医生所以能自觉退回红包,是因为受到两种力量的驱动:一是受到正确三观的驱动;二是受到相关制度的驱动。但是,不管是什么力量驱动杨凡医生退回红包,都是对建设良好医疗作风是大有裨益的。由此想到,我们的医院要想成功建设良好医疗作风,不妨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各方面堵漏洞,卡脖子,迫使医生不敢不想不能收红包;二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促使医生修好医术和医德。
加载中,请稍候......